总怀疑自己得了绝症 当心疑病症
来源:健康养生周刊作者:郭静2020-04-02

近年来,随着科普力度的增强,人们对于精神心理健康愈加重视。南部战区空军医院心理门诊主任丁嵬指出,对于焦虑、抑郁等常见的心理疾病耳熟能详。其实,除了焦虑、抑郁,还有一种心理问题在老年人群中常见,那就是“疑病症”。


【个案一】长红斑以为是红斑狼疮


63岁的刘大爷面部长了一小块红斑,只有针尖大小,不痛不痒,刘大爷总觉得这是疾病征兆。正好前两天刘大爷看电视时有介绍红斑狼疮的广告,便认定自己患了红斑狼疮,于是前往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经问诊,医生认为刘大爷脸部红斑属于红斑狼疮的可能性极低,但刘大爷仍然坚持要做检查。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刘大爷的数据均是正常的,但他不但没有放下心来,反而指责医生技术不到家。

接下来的一两个月里,刘大爷先后看了两三家医院,均检查不出问题,刘大爷便认定自己的“红斑狼疮”太早期了,现代医学技术查不出来,于是回家一边等待,准备过两个月再去检查,一边搜索治疗红斑狼疮的偏方,自行治疗。


丁嵬点评:没病当有病”是疑病症的典型症状之一,不少疑病症患者都会讲身体的一些小变化看作是患病征兆,从而陷入紧张、焦虑之中,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对衰老的认识不足,二是对时光流逝的焦虑和恐惧。如果遇到老人怀疑自己有病并且反复看医生时,首先,家人不要制止他去做检查,做检查能够在短期内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强硬制止可能适得其反。其次,家人可以给老人科普相关的疾病知识、权威医院及专家的资料,让老人对疾病的情况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最后,帮助老人联系靠谱的医院和医生,用事实证明他没有患病,打消他认为自己有病的念头。


【个案二】心慌气短 误将贫血当心梗


刚刚退休的徐阿姨身体状况一直很好,半年前,她的一位关系非常好的同事因心肌梗塞不幸去世,这使得徐阿姨对身体状况产生了担忧。

前段日子,徐阿姨自觉心慌、气短、老是头晕、头胀,自己是不是也得了什么病?徐阿姨陷入了紧张和恐惧中,立即去医院就诊,经检查后,除了有轻微贫血外,并未发现什么异常。医生叮嘱其回去多吃些肉类,补充点铁剂。但从医院回来后,徐阿姨仍疑虑重重。随后,她走遍了全市的各大医院,要求做彻底的检查,还对照自己的症状,反复查找医学书籍。她怀疑自己是心梗前兆,怕医生误诊了,也担心是医疗器械没能检查出她的“病”。于是,徐阿姨整天生活在自我恐惧中。


丁嵬点评:将“小病当大病”也是疑病症的典型症状之一,尤其是关系较好的人因心梗去世,更是会让人产生兔死狐悲的感受,甚至担心自己也会患上心梗。所以徐阿姨在感到心慌、气短时,才会如此焦虑、恐慌。


其实,很多疑病症背后的心理原因是没人陪伴、孤独,注意力得不到转移。正如徐阿姨刚刚退休、关系好的同事去世,使得其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自身健康上,所以很容易将小问题放大。遇到类似因为身边有人去世而诱发的疑病症,家人需要给予更多的陪伴与爱护,帮助老人寻找到新的兴趣爱好,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出来。


【个案三】不愿看病的“疑病症”


76岁的张大爷在十几年前就被确诊高血压,几个月前,张大爷看电视上说高血压会引发脑梗,便认为自己一定脑梗了,还突然感到头晕、手麻。子女听说后要带其看医生,但是张大爷怎么也不肯去,并坚持称去医院没用。经过几轮劝说无解后,最终子女只能强硬地带张大爷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而检查结果显示,张大爷除高血压外,并无其他问题。


丁嵬点评:相对于积极就医的疑病症患者,不愿就医的疑病症患者更难处理。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症状并不严重,不鼓励强制就医(张大爷怀疑脑梗属紧急情况)。遇到此类患者,家人应了解患者的具体症状,不愿意看医生的原因等,不断灌输其正确的健康观念。同时,寻求外界帮助,如找社区义工或老人的朋友帮忙劝说,改变其观念,使其主动就医。此类患者在检查确诊没有问题后,不适症状表现通常会很快改善。


专家提醒


预防疑病,要做好以下4点

1.正确认识衰老症状,不将衰老当疾病。

2.避免对号入座,不要自行诊断。

3.定期体检,老年人每半年体检一次。

4.遵循医嘱,不漏服、少服或多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