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程似锦——苏州宋锦文化展”在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开幕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李婉欣 通讯员刘阳2020-07-22

7月22日,由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和苏州丝绸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前程似锦——苏州宋锦文化展”开幕,媒体见面会同步举行,现场公布了展期将持续至9月22日。本次展览根据苏州丝绸博物馆提供的展品,从宋锦的历史渊源、织造技艺、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向观众展示宋锦历史文化和艺术多样性、独特性,展现苏州宋锦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前程似锦——苏州宋锦文化展”开幕。


60件宋锦精品亮相羊城,再现中华名锦芳华


在“前程似锦——苏州宋锦文化展”中,两馆精心挑选了60件宋锦精品,其中包含清代的红地双狮戏球蘷龙纹八达晕锦以及民国时期的复合几何形填花纹宋锦、蓝地缠枝蕃莲纹宋锦等,宋锦实物首次亮相羊城,再现了中华名锦芳华。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宋锦是宋代发展起来的以经线和彩纬同时显花的具有宋代艺术风格的织锦,与四川蜀锦、南京云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宋锦纹样典雅精致,色泽华丽柔美,被赋予“锦绣之冠”美誉,常用于书画装裱、铺垫陈设、服饰幔帐等,最具文人雅士之韵。


宋代奉行文人治天下的国策,为“雅”文化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所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其中“尚意”指的就是宋代“雅”的文化审美意境。宋代文人雅士热衷书画,风格上更趋儒雅。此时的宋锦随着士大夫文化而兴起,其纹样也呈现出内敛、精致且蕴含诗意的特点,视觉上展现出绘画性与写实性相结合的特征,恬淡中见精致、秩序中又见典雅。


  

讲解员现场讲解苏州宋锦文化。

 

宋锦织造工艺复杂,现代科技难以企及


在此次展览中,除了展示苏州宋锦织物,还展出了部分织造工具,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织造工艺的复杂程度,领悟宋锦织造匠人的精湛匠心。


“宋锦的生产从纱线准备到织成产品前后要经过20多道工序,包括了缫丝工艺、精炼和染色加工工艺、经纬线加工工艺、制造工艺及纹制工艺等。”讲解员耐心讲解道。其中,宋锦设计的核心部分——纹制工艺,是根据已设计的纹样稿,按织锦的经纬密度计算每幅图案所用经纬根数,绘制成意匠图,根据此图在挑花板上挑出“祖本”。以“祖本”为基础,采用“倒花”工艺将“祖本”的花纹信息传输形成一个适合于上机织造的花本,就完成了宋锦纹制工艺。


据悉,宋锦不但继承了纬锦多重纬线显花的特点,而且发展成应用抛道分段换色的工艺,在不增加纬线重数的前提下,使织物表面色彩丰富,变化无穷。宋锦的结构巧妙、工艺精湛,即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都难以企及。


从左到右分别为黄地如意花卉纹宋锦、青地龟背填花纹宋锦、青地送福如意纹宋锦、曲水连环花卉纹宋锦,均为仿清复制件。


穗苏携手传承、发扬宋锦工艺,祝愿前程似锦


展览现场,不仅展出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钱小萍等多位大师创作的宋锦精品,还有各种现代创新的工艺品。2014年,中国APEC峰会男性领导人服装——青绿色万字地海水江崖纹宋锦新中装,便是宋锦创新工艺品中的代表作之一。该服装采用宋锦结构及织造工艺,增加羊毛材料,取用中国传统的万字纹和海水江崖纹相结合的图案,传达了APEC峰会21个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助的美好寓意。


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魏保信介绍称,“苏州丝绸博物馆自建馆以来,一直致力于古代丝绸的研究及传统工艺的弘扬,在丝绸文物的保护与科研复制、修复等方面具有一定影响。”近十多年间,苏州丝绸博物馆在“宋锦织造技艺”保护方面积极作为,挖掘研究古老的织造技艺,成为了该项技艺的传承保护单位。


回顾历史,宋锦在传承与创新的进程中不断迈进。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此次携手苏州丝绸博物馆,共同举办苏州宋锦文化展,前程似锦的寓意,既是两馆祝愿宋锦工艺的前程,也是宋锦传递给每一个人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