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畅谈智慧农业和人工智能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1-11-26

第十二期中衡山论坛在华南农业大学开讲

 

广东科技报讯(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陈芃辰 方玮 冯骁)11月23日,新落成启用的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楼迎来首场“星光熠熠”的学术论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主办,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的第十二期广东中衡山论坛“智慧农业高端峰会”在一楼报告厅举行。论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教授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陈剑平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汪懋华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李德毅研究员等四位院士向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大楼落成启用表示祝贺。围绕“智慧农业”主题,4位院士分别就各自的研究领域作了精彩的报告,把脉智慧农业交叉学科的发展方向,探讨智慧农业领域的前沿性和战略性问题。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雅红致开幕辞。她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广东省科技厅和农业农村厅给予学校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表示,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工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并将农业工程作为学校争创“世界一流学科”的“第一梯队”,希望通过各位专家对科技前沿领域的知识分享与智慧碰撞,进一步推动农业工程学科和智慧农业交叉学科的建设,助力华南农业大学和岭南现代农业省实验室的创新发展,共同为实现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梁友强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农业进入数字化时代,智慧农业成为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方向。相信本次论坛的举行和农业工程楼的落成启用,将继续带领广东省农业科技打破国外相关技术垄断,提高我国智慧农业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李培根院士以《超越——谈创新范式与工程教育的变革》为题,从“工程问题模式”“思维方式”“人的存在形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超越传统的问题类型、模式、关系、空间、思维方式和人的存在形式,提出“研发、创新、工程教育都需要超越”,并把超越意识融合于课堂上和教材中。


陈剑平院士.jpg

 

陈剑平院士以《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植保体系初步构建》为题,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植保体系,呼吁构建数字植保体系,从而解决当前三农工作需要解决的六个关键问题,即粮食产量、农民利益、市民放心、环境绿色、有竞争力和美丽乡村。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创新绿色植物保护学科,提高农产品质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汪懋华院士以《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历程回顾与走向新征程创新发展新未来》为题作线上报告,回顾了世界农业工程学科和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历史,倡导夯实数、理、化与农业生物学基础,关注本行业职业技能提升,善于开放思维跨界融合,多学科协同创新发展。建议参照国际管理和自主创新研究方向,研究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开拓创新发展新未来。

 

李德毅院士以《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一百年》为题作线上报告,介绍了人类认知革命的形成与当今智能发展的生态。他指出,计算机诞生于符号处理,而人类智能在和环境交互中进化。新一代人工智能通过外循环、内协同的时空架构,将文字、符号等想象中的概念,同现实世界客体建立直接映射并保持交互。通过传承学习和自主学习,实现知识的自提取、自编程、自组织、自成长,给出可解释的问题解决方案,也就很自然地具有了通用智能,表现出创造力。


罗锡文院士在闭幕致辞中对四位院士带来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他说,四位院士都在不同的领域对智慧农业、人工智能有着深入的研究,对我们下一步开展智慧农业、发展人工智能很有好处。希望今后能在基础研究、智慧农业和人工智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实践运用等方面努力,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的科技力量支撑。


论坛现场.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研究员,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茂名分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厚彬教授及兄弟院校代表、企业代表、华南农业大学科研院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工程学院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据悉,“广东中衡山论坛”自2019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二期,主要围绕华南农业大学和省实验室重点发展学科领域,在农业领域热点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方面开展广泛学术交流和研讨,对推动华农和省实验室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