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池晓玲:白衣为甲 科普为民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3-07-14

★优秀科普工作者


“有的患者,他自己不了解肝病,家里人也不了解,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这个时候就需要向他们科普了,要通过科普的力量去改善他们的生活。”谈及科普,池晓玲眼里满是坚定,脸上是欣喜的笑容。


从事肝病诊疗工作40多年以来,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池晓玲不断汲取中医的经验和智慧,进行肝病中医辨证施膳体系的构建与推广,建立了“立体化”科普传播体系,有效推进了中医辨证施膳知识的普及化,为广大群众,特别是肝病患者带来福音。近期,她的“肝病中医辨证施膳体系的构建与推广应用”项目荣获2022年广州科普创新奖。


“小小植物竟有如此功效”


对于池晓玲来说,走上中医之路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母亲相信中医,家人都愿意看中医,也更喜欢看中医。”这是多年前池晓玲对中医的最初印象。


池晓玲幼年时,30多岁的母亲患上了高血压病,严重时甚至无法走动,十分辛苦。那时,被高血压病困扰的母亲找了一位老中医进行治疗。后来,凭着自身过人的坚强意志,通过一段时间中药的治疗及日常生活的调养后,池晓玲母亲终于把血压控制在平稳的状态。


“当时只觉得疑惑,那黑乎乎的药汤真的有效吗?但没想到母亲真的慢慢好转了。后来她告诉我,这就是我们祖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当时的我只觉得很神奇,也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小小植物竟然有如此功效”,说起与中医的结缘,池晓玲津津乐道。但也正因为如此,母亲的中医治疗经历在年幼的池晓玲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与中医有关的种子。


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池晓玲没有忘记中医带给她的震撼,她遵从内心深处的想法,毅然选择了中医这一专业。最终,池晓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青海医学院中医系,这颗埋在内心深处多年的种子,终于落在了肥沃的土壤上,得以生根、发芽……


在校期间,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让池晓玲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了牢固的中医信念和纯正的中医思维,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决心。多年的校园生活,池晓玲有压力、也有动力;有辛酸与泪水,也有快乐与收获。她脚踏实地、不畏艰苦,赢得了同学、老师的一致好评。1982年,池晓玲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怀着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初心,踏上了从医之路。


“医生,我可以抱抱您吗?”


“多年前,我在上海参加一个公益科普活动,是乙肝患者手拉手的活动。直到现在,我心里的感触还是很深。”提及曾经参与的科普活动,池晓玲眼眶渐红,眼里慢慢盈起了泪水,“其中有一位患者见到我便小心翼翼地问,‘医生,我可以和您握手吗?我可以抱抱您吗?’,看到他这样,我的心里十分难受,也深深感受到科普的重要。”


科普,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科学的重要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池晓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热衷参加各种科普活动。她不仅带领团队创建中医特色肝病慢病管理中心、创办蒲公英健康学校、专题报刊专栏,而且还联合电视台创办栏目、建设科普微信公众号、开发中医肝病慢病管理系统……


“科普不是单一的一件事或一种行动。相反,科普贯穿在我们整个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说到科普的意义,池晓玲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科普不是说我们刻意要怎么做,而是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都要坚持的,只有将科普工作做好,才能让更多的群众、患者过上更好的生活。”面对不同的患者人群,池晓玲始终坚持将晦涩、难懂的术语转化为直白、“接地气”的语言,从而发挥科普的力量,达到科普的效果。


“我们开展的‘蒲公英健康学校’实际上就是科普。从2012年开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210期讲座,主要面向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还有科普‘五进’,分别是走进社区、校园、企业、机关及边防地区……”说起科普活动,池晓玲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言语间满是自豪与对科普的热爱,不时还分享着参加活动时留下的照片。


池晓玲始终在科普的道路上前进着,带领着团队奔赴全国各地科普现场,希望为更多的群众消除疑虑,为更多的群众带来福音。这是她作为医护工作者的一份责任心,也是对群众、对患者的一份拳拳之心……“知行信,实际上是你既要知道它,还要信它,我们才能有行动,这样才有疗效。这是我们进行科普希望达到的效果。”


池晓玲02.jpg


“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但目前我国只有不到20%乙肝患者被诊断,只有11%患者接受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肝病早期多无典型的症状,较难发现,因此一直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面对这一无声的“杀手”,池晓玲无惧困难,三十多年前就已下定决心攻坚克难,以中医为武器,力求保卫群众的健康,从而开始了“肝病中医辨证施膳体系”的研究。


从2005年开始,池晓玲带领团队系统挖掘整理历代名医辨证施膳经验,根据现代人的体质特点、肝病发生发展规律,在“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关键节点,为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及疾病状态的人们制定相应的中医辨证施膳方案。“这源于广大群众及患者的需求,我们在日常门诊中经常被问到‘医生,我可以吃点什么啊’,‘我平时可以煲点什么汤啊’”,说到开始这一项目的原因,池晓玲笑着回答,“这种食疗方案其实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一个成熟有效的方案,必须结合气候、节气、体质、疾病阶段乃至人文特点等,综合考虑以后,最终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医辨证施膳方案。”


“我们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去提高广大民众,特别是肝病患者的健康素养,让他们知道更多的中医知识,熟练运用中医药膳食疗达到治病祛邪、强身健体的功效,让生活更加美好!”近期,“肝病中医辨证施膳体系的构建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得了广州科普创新奖。池晓玲及其团队通过多年的研究,将中医药膳食疗理论与现代医学相融合,形成肝病中医辨证施膳系列成熟方案,包括肝病药膳治疗方案、肝病药膳调养方案、日常养生防病方案等,为肝病的临床诊疗、科学研究、传承与推广传统中医药文化提供了坚定的技术支持。不仅如此,他们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视点的“立体化”科普传播体系,将科普知识传播向全国各地。


“还是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希望能继续推动中医辨证施膳在肝病防治中的应用,为世界防治肝病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她的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是池晓玲的目标,引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舞台。


池晓玲03.jpg


人物简介


池晓玲.jpg


池晓玲,女,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中医哲学访问学者,全国第六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


广东科技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 | 陀艳 刘肖勇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审核 | 冯海波


科普中国logo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