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脚爱抽筋 当心坐骨神经痛
来源:健康养生周刊2020-04-01

老百姓所说的“腿抽筋”,往往有两种情形,要具体分清楚。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陈仲指出,一种是感觉小腿和足趾局部肌肉束条自发性收缩,引发剧烈疼痛,学名叫“肌肉痉挛”。另一种情形是从臀部、大腿外侧到小腿外侧、足底的牵扯样痛,常被患者描述为“抽住般痛”或“抽筋”,其实是“坐骨神经痛”。两者有区别也有联系,有坐骨神经疼痛病史的人,更容易产生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


  1. 低温刺激:在水温较低的水中游泳时常常诱发抽筋。冬季夜里室温较低,睡眠时盖的被子过薄或腿脚露到被外。

2.过度疲劳:剧烈运动过后,导致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可引起肌肉痉挛。如走路或运动时间过长,使下肢过度疲劳或休息睡眠不足,都可使乳酸堆积,诱发抽筋。

3.缺钙:老年妇女雌激素下降,骨质疏松,都会使血钙水平过低,肌肉应激性增加,而常发生痉挛。

4.姿势不好:过度伸直踝关节和足趾关节,或小腿肌肉受到长时间压迫也会诱发抽筋。


“对于上述腿抽筋,按摩加牵拉脚板可以缓解。”陈仲说,当抽筋发作时,朝其作用力相反的方向扳脚趾,坚持l—2分钟以上。具体来说,如果是小腿后面的肌肉抽筋,可一方面扳脚使脚板翘起,一方面尽量伸直膝关节;当小腿前面的肌肉抽筋时,可压住脚板并用力扳屈脚趾。


平时应注意:

①驱寒保暖,在冷水里游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预先淋水适应,循序渐进;

②注意睡眠姿势;

③走路或运动时间不宜过长;

④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⑤必要时补充一些维生素E;

⑥老年女性适当补钙和维生素D。


坐骨神经痛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峡部断裂、坐骨神经出口狭窄、骨盆腔内病变,都可以引起坐骨神经痛。”陈仲指出,坐骨神经痛发作也常被一些患者描述为“抽住般痛”或“抽筋”,建议到医院就诊检查清楚,对因治疗。预防该病关键是:坐位保持躯干直立,久坐1个小时应起身活动几分钟;避免弯腰搬重物,非搬不可时,宁弯腿,不弯腰。平时适当锻炼腰背肌肉,即俯卧位上身和下肢尽量向上抬起(飞燕动作),每次10-30下,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