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高端学术资源助力基因科技产业链发展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莫文艺2019-12-12

广东院士联合会联合媒体单位,通过深入专访院企合作、院士团队成果转化、院士团队创新创业等范例,以小见大,讲好院士在湾区的创新创业故事,凸显广东创新创业环境对于院士专家的吸引力。本期我们一起走进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2008年,由盛司潼带领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深圳成立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成立了华因康高通量生物技术研究院,同时拥有国际前沿的高通量基因测序核心技术,并能提供测序系统、试剂的研发、生产,以及基因技术应用的全产业链服务。华因康创始人盛司潼认为,赵国屏院士工作站的设立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高端智库支持,同时还得益于大湾区,特别是深圳完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链配套。


创新链到产业链,院士团队注入内生动力


据介绍,基因测序在精准医学上大有作为,现在主要用于肿瘤患者的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但十年前,基因测序是一个非常前沿的领域,当时国内还处于空白。盛司潼和团队的几个海外博士一起回国在中科院从事研究,也就在那时候认识了赵国屏院士,后来到深圳将核心专利技术做成果转化。2009年盛司潼入选首批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012年获“广东省重点引进海外创新科研团队”,且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赵国屏院士的极大支持,并与陈润生院士共同发起成立华因康高通量生物技术研究院,除了研发国内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研究院还在该领域制定国家标准,目前共发布六项国际标准,另外还有六七项在研制中,为整个基因测序领域的发展起到规范作用。“企业做产业是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一个过程,通过研究院的形式,聚焦于早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研发,一方面不断吸引从国外回来的专家团队,另外也与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养人才。”


“以院士工作站的形式与院士合作,带来了很大的价值,我们将院士工作站的项目成果及时做转化,通过成果转化打造平台,不断壮大了我们的研发力量。”赵国屏院士工作站挂牌成立,盛司潼认为这意义非常重大。他认为,院士工作站是通过具体的项目实现,是与院士建立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径,通过合作了很多成果就是很好的证明。盛司潼表示,院士工作站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助力,一是利用院士高端的学术水平和学术领域的战略指导联合承担国家级的重大科研任务,这对企业保持持续研发能力很有价值;二是可以充分发挥院士团队成员的高研发水平、强大的科研能力,对成果转化提供平台,“高端的科研能力对于早期发现创新点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产业端是把这些创新点落地。”三是院士的品牌对引进高端人才有示范效应,通过一系列的项目推动,部、省、市产学研示范结合,对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科研人才的力量壮大特别有益。“例如我们联合培养的人才到国外当教授等都会形成示范效应,有利于我们进行人才的对接和培养。”此外,盛司潼指出,高层次人才和院士对政府判断产业发展方向及要去支持的科研领域的发展方向有很大助益。“政府对产业发展的需求权重更大一些,对基础研究投入会犹豫。因为投入时间长,没那么快看到效益,但是通过院士的品牌效应,更有影响,让政府更愿意投入。”


大湾区完善的配套为产业化提供支撑


基因诊断在医疗领域的前景普遍被看好,而“院士、专家的成果产业化,科技成果做成普惠大众的产品,是需要一个产业化过程。而这过程中,产业政策及产业链配套完善,会使得事情更加容易做成。”盛司潼认为,大湾区的产业环境、过去几十年的产业积累和经济基础积累,使得创业的氛围更活跃,产业配套更完善。


盛司潼表示,早期从海外回来获益于政府对海外人才政策和科技的扶持政策。“广东是医疗器械的大区域,在全国占比很高,而深圳的创业氛围,技术成果转化的环境非常合适。一是市场化,二也是最重要的,市场化的配套,深圳周边的产业链配套和环境都非常好,我们的机器大多都是在深圳周边生产的。”此外,广东服务型政府也是盛司潼及其团队选择在深圳落地的重要原因。“广东的政府非常务实,以服务的姿态引进项目和人才。”盛司潼表示,这是创新型企业能够走向成功的重要“催化剂”,“同时政府也给予了资金方面的支持,这主要是我们承担很多国家和省级的科研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科研成果转化了。”


同时,盛司潼指出,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时,早期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对于国家重大项目的科研成果,政府在政策方面还是可以发力的,“如优先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这也是增强自己实力的举措。”


此外,盛司潼强调,目前阶段,我们对基因检测及治疗的科普不应该停留在宣传基因概念的泛化上面,而是要科普正确的观念,为大众解惑,让大众对基因检测不盲从,不过度化。“目前我们正和社康、社区联合举办相关科普讲座,让大家对基因及基因检测在精准医疗方面有正确的认识。早期有人将基因概念来泛化到健康领域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忽悠’的成分,某个基因变异或者携带这种基因,但不代表一定会患病,只是几率高了,肿瘤细胞是因为疾病基因的不断积累,正常细胞逐步变成了肿瘤细胞。一下子测试几百个基因,然后说这个那个有肿瘤风险,很多人都被吓住了。毕竟风险是一个概率的问题,并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这个概念大部分老百姓还是不清楚的。”盛司潼解释道,针对精准医学而言,基因测序就很有针对性,就是已经确诊的情况,通过基因测序找到相应的治疗办法,比如个性化用药,就是根据病变的基因用药,提高用药的针对性,提高疗效,这样一次检测只是一种疾病基因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