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小肠串气痛苦不堪  医生精准堵“漏”解决难题
来源:广东科技报健康养生周刊作者:郭静 谢凤姣2020-04-14

16.jpeg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郭静  通讯员  谢凤姣近日,河源一位百岁老人因腹股沟嵌顿疝(又称疝气,小肠串气)被送往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该院普通外科专家巧妙施行手术治疗,精准堵塞“漏洞”,成功解除了期颐老人的痛苦。

 

疫情期间,百岁老人腹痛入院救治

 

钟爷爷家住河源龙川县,今年已经102岁高龄。3月26日中午,钟爷爷开始出现腹部阵发性绞痛,特别是脐周疼痛最为明显,还伴有恶心、呕吐,并且右侧腹股沟区有一个肿物突出来,不能还纳。家人立即将他送到了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嵌顿疝”,医生建议他转到上级医院治疗。

 

3月27日,在家人的陪同下钟爷爷来到了南医三院普通外科就诊,刘立新主任高度重视,尽管正值严格的疫情防控期,但考虑到钟爷爷年纪大病情重拖延不得,刘主任进行了初步筛查,得知钟爷爷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史且无发热等相关症状,立即指示科室医生护士按照疫情防控的规范流程,及时为钟爷爷办理了入院手续。

 

入院检查,发现左右腹股沟区肿物

 

入院后,医生下达了病重医嘱,并迅速为钟爷爷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咽拭子核酸检测及胸部CT等检查,在进一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性的同时,尽快完善各项专科检查。经床边查体发现,钟爷爷左侧腹股沟区可见一约10厘米*10厘米*8厘米大小的肿物,不可还纳腹腔,但无疝内容物坏死;右侧腹股沟区可扪及一约8厘米*8厘米*6厘米大小的肿物,可还纳入腹腔。


 22.jpg


超声检查发现钟爷爷还合并左侧睾丸鞘膜积液,胸腹CT及血常规等检查提示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刘主任第一时间组织科室医护人员查房指出,患者年龄大,右侧腹股沟疝合并左侧睾丸鞘膜积液、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无疝内容物坏死,可先给予禁食、抗感染、补充蛋白及补液等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待基本情况好转后考虑行手术治疗。

 

学科联合对手术进行缜密的设计获得成功

 

经过三天的对症治疗,患者基本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刘主任邀请泌尿外科专家,联合普通外科医护人员进行了病例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钟爷爷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合流行病学史、症状情况,可基本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而且钟爷爷右侧腹股沟疝合并左侧睾丸鞘膜积液诊断明确,暂未发现明显手术禁忌症,可考虑两个学科联合行同期手术治疗。经严密讨论,大家对手术进行了缜密的设计,对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17.jpeg


3月31日,由普通外科肖刚副主任医师、泌尿外科周其赵副主任医师主刀、周锐主治医师协助下,钟爷爷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接受了“右侧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左侧睾丸鞘膜翻转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下,钟爷爷身体恢复良好,已可自行下床活动,将于近日出院。

 

专家提点,腹股沟疝多发于小孩及老年人

 

刘立新介绍,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的常见病,就是大家常说的小肠串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小孩及老年人多发。


 15.jpg


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腹膜所致。老年人腹壁肌肉薄弱,同时还会伴有一些慢性腹压增高的疾病,比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便秘、前列腺增生等,这些疾病都会诱发腹壁疝的形成。腹压增高和腹壁薄弱,就会使腹内脏器沿腹壁薄弱区域突出而形成疝气。

 

温馨提示:得了疝气一定要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

 

刘立新提醒,疝嵌顿是由于小肠等脏器长时间脱出而至小肠卡在疝环口部位不能回纳。疝嵌顿患者往往由于患病初期对疝气缺乏重视,疝脱出后没有及时复位,疝环反复受到刺激引起收缩而形成嵌顿(卡住),疝嵌顿后可引起剧烈痛疼。

 

很多人都认为疝气是小病,而且不痛不痒,不需要治疗,但是患疝气后久拖不治,会导致疝嵌顿,长时间的嵌顿又能导致绞窄,绞窄发生后能使肠管坏死导致患者休克死亡,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得了疝气一定要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最佳的治疗办法就是尽早手术,现代疝手术强调在无张力情况下,利用人工高分子材料网片进行修补,堵住“漏洞”,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