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沈权船长做客深圳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0-12-18

★2020深圳市科协学术活动月系列报道


与市民畅谈极地科考与天气


本报讯(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深圳市气象减灾学会)34年与海为伴,22次南北极行,数次穿越惊涛骇浪、经历狂风骤雨,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上的最北记录(北纬88度22分,至今保持),成为到达北极点的第一位中国船长——“雪龙”号原船长沈权先生,有着怎样的奇妙经历?天气对航海有着怎样的影响?


12月12日下午,受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邀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原“雪龙”号科考船高级船长,新建“雪龙2”号副总工程师沈权做客深圳科学馆,为深圳市民呈现了一期丰富多彩又别开生面的《极地科考与天气——“雪龙”号极地科考实践中的气象影响》自主创新大讲堂。深圳市气象局、市气象服务中心气象专家,市气象减灾学会会员,南科大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师生,科普志愿者及市民公众180余人聆听了沈权的精彩报告并互动交流。


雪龙号讲座.jpeg


沈权讲述了他30余年航海生涯中所经历的南北极复杂多变的海洋天气对航行的影响,尤其是穿越风力达12级、浪高8米、船体摇摆达45度的西风带险情;分享了在新冰和老冰堆积的浮冰上航行,在平整的冰原上开辟航路,船舶受困冰区,参与解救俄罗斯遇险科考船等惊心动魄的经历。


沈权介绍了破冰船破冰的原理,“雪龙”号船头的首柱是一个整体浇铸、呈20多度斜角的破冰型龙柱,这保证了“雪龙”船有足够的强度能破开厚冰。破冰的时候,船是通过自身的重量把冰压碎再起来,起伏式前行……


沈权还回顾了我国极地科考的艰辛历程,阐释了“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南极洲资源蕴藏丰富,是开展科学研究的理想之地,是政治、经济、军事及全球气候变化科学问题的重要区域,也是维护国家权益,展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