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农科所林雄:三轮十载驻村路,不忘初心助脱贫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李婉欣2021-01-08

“产业扶贫,将优质资产留给贫困村。”

“扶贫要扶志,要摆脱思维贫困。”

“引得进,稳得住,才能实现双赢。”

……

林雄忙到夜晚10点才得空接受采访。年近花甲的他,匆匆回首十余年来的扶贫经历,有太多的话要诉说。作为汕头市三轮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他是脱贫攻坚见证者,更是践行者,带领水头村、苏林村、桥陈村提前完成脱贫目标,用脚步丈量漫漫扶贫之路,见证着百姓渐渐富起来,实现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蝶变。


十年三轮驻村,日行万步成工作常态


2009年,林雄开始驻村扶贫,他不曾想这只是未来十年扶贫经历的起点。在第一个驻村扶贫点——潮南区红场镇水头村,林雄经过走访调研,发现这座偏远的革命老区村旧房建筑及危房分布较多,他随即申请了老区建设资金用于旧房改造,村道架上路灯,村容村貌悄然发生变化。他还瞄准了山药这一当地特色农产品,培育“一村一品”,鼓励引导村民种植;同时通过轮耕保质,“山药的品质上去了,市场价格翻了一倍,让村民尝到脱贫致富的甜头。”林雄说道。


苏林茶园2.jpg


“在第二轮驻村期间,增加村集体收入的问题摆在了我面前。”2013年,年过半百的他在红场镇苏林村继续开展扶贫工作,上任不久后便发现年轻人不愿意回乡就业,村集体经济薄弱,借助产业扶贫扭转这一局面成为当务之急。林雄通过走访发现,村子所在的红场镇上个世纪70年代曾有万亩种茶历史,在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因素后,决定引进种植“鸭屎香”“锯朵仔”等新品种单丛茶,建设150亩的优质茶叶示范园和茶叶加工厂,打造“红苏香”茶叶品牌。同时,他还组织村干部、茶农到潮州凤凰和汕头南澳参观学习,邀请制茶师傅上门培训,提升优质茗茶的栽培与加工技术。“摆脱品价走低,苏林村推出市场的茶叶价格基本维持在每斤150-300元,这也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10万元以上。”林雄表示,正是通过产业扶贫,将优质资产留给苏林村,进而带动红场镇形成产业链生产优质茶叶,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家庭农场3.JPG


已参与了两轮扶贫工作的林雄,本已过了驻扎贫困村担任队长的年龄,2016年,汕头市农业局党组再次委派他“挂帅出征”,在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开始了第三轮驻村。期间,他开展全方位帮扶,精准发力打造“红色资源+绿色产品”新模式,38户贫困户全部提前实现脱贫。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修路治水、建设民宿和湿地公园并成功引入专业旅游公司与桥陈村共同经营乡村旅游等举措,在短短几年内,把桥陈村从一个穷乡僻壤的贫困村变为“网红村”,成为省扶贫的“标杆村”,各地争先学习的模范村。


扶贫十余年,林雄所驻的三个省定贫困村均已成为汕头市三轮扶贫开发工作的典型示范村。如今,在开展第四轮驻村扶贫工作的他,昼夜奔走在第一线,“日行万步”已成他扶贫工作的常态,乡野田间、大山深处,仍能见他忙碌的身影。


他是队长,是书记,更是“农民的儿子”


在不久前,林雄获评“2016年以来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他是全省唯一获此荣誉称号的扶贫干部。早在水头村驻村时,林雄已是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他还有多重身份,是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也是林业高级工程师。但他却常把“农民的儿子”挂在嘴边。


1983年,他从华南农学院(现名为“华南农业大学”)毕业,一头扎进农科领域的工作中,凭借自身有技术、懂农业的专长,紧密联系农民,几十年来不断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熟悉‘三农’,为我之后下乡开展扶贫工作打下了基础。”林雄告诉记者。


家庭农场2.jpg


与农民走得亲近,也让林雄逐渐意识到,扶贫工作的难点在于做好群众工作。在桥陈村扶贫期间,盘活老旧寨子的工作亟待推进,浪费土地资源、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问题让他日夜抓耳挠腮,至此之后与村民谈判的时间长达一年之久,村民大会也开了不下十次。在他看来,带领贫困村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扶志”,“扶贫要扶志,就要摆脱思维贫困。”通过入户走访,做通村民思想工作,老寨改造工作得以推进,林雄心头悬着的大石也终于落下。


如何当好驻村第一书记?“通过深调研制定切合发展需求的‘一村一策’,协调联系好农民、村干部、驻村队员,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争取各种支持。”林雄总结出扶贫过程中要办好的三件事——策划、协调与汇报。正是抱着一颗赤子之心,十年间他帮扶过的三个贫困村,村村出成绩,提前完成脱贫目标。


百香果园3.JPG


探索脱贫新模式,走出精准扶贫新路子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的号角吹响,相对过往粗放扶贫模式,精准化、可持续的扶贫与致富路子更符合“贫困率逐渐下降、剩余贫困人口更为分散、扶贫措施难以施行”的国情。从“漫灌”转变为“滴灌”,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林雄看准了精准扶贫的“造血”功能,并在桥陈村的扶贫工作中得到有效实践。


蛋鸡场3.JPG


“‘科研所+种植合作社+贫困户+互联网’模式在桥陈村实践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林雄介绍称,桥陈村引进“粤禽王”蛋鸡优良品种,建起万只蛋鸡场;成立桥陈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优质大米和功能大米;推广种植百香果、火龙果等特色水果,发动周边贫困村形成300多亩的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集体经济。


除了在桥陈村发展“绿色产品”,林雄还善用“红色资源”,利用该村原有母子榕红色公园的建设基础,融合周边的红色革命通道、红色渡口、红亭等元素,规划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如今的桥陈村从一个不知名的贫困村,摇身蝶变成美丽乡村,被省委组织部列入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


“引得进,稳得住,才能实现双赢。”从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到建设新农村、美丽乡村,再到助力乡村振兴,林雄几乎是无缝对接,不断升级。他告诉记者扶贫伊始就怀揣着一个愿望,“我离开后一定要给村里留下一个品牌、一批优质资产,更重要的是一种创业精神”,他都做到了。


个人简介


苏林茶园1.jpg


林雄,中共党员,现任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林业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2016年以来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南粤慈善大典 “2018年度扶贫贡献人”等称号;2018年成为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爱国奋斗模范人物”宣传对象。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