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黄益强:志智双扶,把科学实验搬到田间地头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1-08-23

★建党100周年•党员科技工作者风采

★农村科技特派员系列报道

 

 

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黄益强打造了“公司+基地+农户”新模式,实现水稻高产增收。面对困难重重的”问题村“,他迎难而上,坚定信念,将以往的输血式扶贫转变为自我造血式扶贫。他说:“苦点累点没关系,但是一定要把我掌握的技术实实在在的带给农户,把技术创新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让技术走好最后一公里。”


4.jpg黄益强(左三)在田间。

 

初心不改,把技术带到田间地头

 

黄益强在田间耕耘的十一年里,技术推广占很大比例。技术推广与科技特派员本质上是一致的,都能让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但是以往的技术推广,都是做出效果,再组织农户来看。而科技特派员,是带技术到田头,面对面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农户能看得见,摸得着。这样就更能发挥作用。“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的初心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把掌握的种植技术传授给农户,把科学实验搬到了田间地头。”黄益强说。

 

面对组织交给的任务,虽然有诸多困难,但是他并没有退缩,而是牢记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选择迎难而上。针对部分村落早稻播种过迟、水分管理不当、水稻群体结构不合理等现象,黄益强提出加强中后期水分管理、控蘖促根,改善株型和群体结构,确保水稻稳产的同时不影响晚稻的种植;针对扶贫产业基地葡萄出现霜霉病及落果现象,提出加强果园排水管理,适当修剪新稍、摘心整穗,并采取必要且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治霜霉病、炭疽病等病害,避免了果园的大面积减产情况。经过两年服务,农民良种良法普及率提高了,作物收成也得到保障,生产力大幅提高,原来的一些抛荒地,也慢慢盘活起来。


5.jpg 

黄益强认为:“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应该努力的守初心、担使命,起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面对省定贫困村,更是我们践行两学一做、学党性、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挥中国共产党员使命的一个很好的场所。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努力的把我们自己身上学习到的知识、掌握的技术带给农户,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科技转化,打造“公司+基地+农户”新模式

 

参加工作以来,黄益强参与完成了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肇庆综合试验站建设等25个项目、参加完成7项新品种推广、6项新技术成果转化,为肇庆市的农业发展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通过工厂化育秧、宽窄行插秧、机械化除草等配套技术提高水稻的种植管理水平,降低肥料的使用量,把劳动成本降低15%以上,亩产增加50公斤,经济效益显著。除此之外,黄益强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0个,示范推广新技术4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成效显著。想要推广优质高产水稻种植覆盖率,光靠这些远远不够,黄益强于是建设多个生产示范点,推广优质高产超级稻华航31号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辐射带动全市水稻良种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种粮的综合效益。


1.jpg黄益强(左三)在田间。

 

农民分散经营,成本高而效率低,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要使农业真正做大做强必须走产业化道路,黄益强打造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与以往的分散经营不同,主要是农民负责生产或者是土地入股,公司负责加工销售,基地是农民和公司的纽带。一方面基地与公司签订合同、另一方面负责组织农户生产 。通过技术示范和农技培训,促进水稻产业的结构调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水稻亩产增收5%以上,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20%以上的目标,稻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科技兴农,积极投身乡村建设

 

2018年,黄益强参加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每到一处,他都认真调查民情实际、研究制定工作重点,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推广工作。黄益强说:“实现志智双扶,将以往的输血式扶贫转变为自我造血式,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光升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长岗镇,存在村子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投入少、可用农田少、村民思想保守等问题。以水稻种植糊口的传统农业并不能带领村民致富,光升村逐渐成为省定贫困村。2018年,肇庆市科技局为了科技兴农,决定为光升村下派驻村科技特派员,科技帮扶的重任交到了科技特派员黄益强身上。

 

黄益强来到光升村进行摸底调研后,因地制宜制定了长中短相结合的方案,即短期做给农民看,解决眼前实际种植过程中的困难;中期领着农民干,改变传统种植模式;长期带着农民赚,培养合作社或新型经营主体。黄益强围绕生态绿色和富硒种植理念,拟定了良种前端配送农业技术全程服务的工作方案。想法很好,可现实却给他泼了一身冷水。农户觉得黄益强知识水平很高但不接地气,不实用,是带着任务走过场。于是黄益强联合村委,到各家各户了解实际情况,静下心来跟村民交流沟通,从农户所需、所盼、所想出发,采取送技术、送实惠、管培训、培养“榜样”,再带动其他帮扶户,提升科技帮扶成效。

 

黄益强从2018年开始点对点帮扶光升村贫困户种植生态富硒稻。针对水稻中后期出现的细菌性条斑病、穗颈瘟等病害,提出早发现早预防,封锁发病中心,若全田发病或气候条件有利发病的,需全田防治;提出做好水稻分蘖盛期和破口期两个关键生育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是破口期的稻飞虱防治,确保水稻高产稳产。通过科学规划种植区域和精心的帮扶下,光升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到了第二年,富硒稻不仅售价有了大幅提升,而且还未收割的稻谷都被客商预定一空。村民们笑着说:“现在我们已经不愁销量了。”


3.jpg黄益强(左一)点对点帮扶村贫困户种植。

 

“一条龙”作业,实现脱贫不返贫

 

在长盛农业机械化生产专业合作社,黄益强以打造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为目标,为该合作社引进粤禾丝苗、美香占2号等优质常规稻品种,早稻收获时,指导合作社对常规品种除异除杂,基本实现合作社在用种上的自给自足,降低合作社的用种成本。黄益强说:“除了传授好的品种和好的技术给农户之外,我更想的是打破他们的传统思想,让他们去接受新鲜事物,能够让他们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达到脱贫不返贫的效果。”此外,他指导合作社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升稻米的品质和效益。

 

在昌隆农业机械化生产专业合作社,黄益强以打造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基地为目标,指导合作社通过集中育秧,采用基质育秧,叠盘暗发芽,无纺布覆盖等措施,全面提高秧苗素质;通过耕、种、收“一条龙”作业,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效益最大化。取得成绩的黄益强并没有就此停止科技帮扶的脚步。“下一步,我们会注重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的专家过来对我们的技术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升级,从而达到以点带面推广出我们这个技术。”他说。

 

黄益强主动学习并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始终坚持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农业生产,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在推动肇庆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为供求双方架起了一座科技兴农的桥梁,一面连接着基层所需,另一面连接着各级科技平台。展望未来,黄益强希望新时代的科技特派员既聚焦“三农”,又跳出“三农”,能打好种业翻身仗、能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又能把农业与电商、生态、旅游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个人简介


2.jpg 

黄益强,男,1984年7月出生、广东江门人,中共党员,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硕士毕业,2010年参加工作,现任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广东省农业机械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多年来参加的项目,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肇庆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通过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效果调查研究,撰写出“肇庆地区强降雨后水稻田间管理应对”、“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肇庆市区域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有机稻规模化种植技术”等专项报告6篇,并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7篇。获得2020年肇庆市劳动模范、2021年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记者 | 刘肖勇 实习生 黎蔚思

编辑 | 郑诗婷

文图素材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