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广东特色赛举办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麦博 通讯员 钟静静2022-08-01

小编程家实力竞拼智能创造挑战赛


为培养青少年钻研探究、创新创造的科学精神,提升青少年在电子信息和智能应用方面的技术素养,7月31日,广东省电子学会联手广东教育学会科技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广州外国语学校举办了2021-2022学年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广东特色赛。活动属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审定的面对中小学生竞赛白名单赛事,由广东省电子学会科普教育分会和广州外国语学校承办。


微信图片_20220801174136.jpg


比赛共有两个项目,分别是智能创造挑战赛和TTC智能机器人大赛。其中,近500名来自广州市各区多间学校的学生参与了智能创造挑战赛。


微信图片_20220801174023.jpg   

竞技竞速 熟练编程完成任务


你认为1-3年级的学生能学会编程吗?记者现场看到,这约500名学生不但熟练编程语音及技巧,而且能在25分钟内,通过积木编程,控制机器人完成三个任务,即把三块木块投进三个箱子里!


微信图片_20220801174002.jpg


天河区志远小学三年级的岑希洋和体育西路小学二年级的岑羿,给记者介绍了比赛使用的编程台和每块积木内置的编程代码,如无限循环、开始、停止、左转70度等等。“这个原理很简单,编程台识别出编程积木所对应的内置函数,它就会调出相应的模块,指示机器人执行。”


微信图片_20220801173933.jpg


当问到她们何为仅用4分21秒就完成任务时,岑希洋告诉记者,自己已学习两年,对编程语言很熟悉,重点是要记住程序语句的开头和结尾。“我和队友岑羿分先把这些方块和设备摆好,然后分工合作编F1和F2(两个程序,一人编一个),他负责编F1,我负责F2,平时练习时,我们都是三分钟左右就完成了,但比赛时太紧张了。”说到此项比赛的技巧,她表示,今天比赛用的是星球地图,机器人、木盒和识别卡都不能摆歪。最难的就是判断机器人需要左转右转的度数,因为只有30、45、60、70度四种积木,老师告诉她们,如果不确定总的度数,可以用两个小度数想加来完成。


微信图片_20220801174007.jpg


不断调整 物品摆放角度是关键


裁判方重伟介绍到,比赛有三种算分标准,一种是用一个程序完成三个任务,得分“90+时间分”,一种用两个程序完成两个任务,得分“80+时间分,一种用三个程序完成三个任务,得分“60+时间分”。时间分是按25分钟算,完成比赛后所剩余的时间每一秒加0.01分。他告诉记者,这个比赛的难点是摆放机器人和盒子的位置,因为每个机器人的灵敏度不同,它识别的距离不一样,所以需要正确调整机器人和盒子的角度。


智能创造挑战赛的项目负责人——广东教育学会科技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池艳婷告诉记者,这个项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编程及计算思维,有专门的配套课程,使用的是一套实物编程教具,也称无屏编程。这套教具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易理解的图案符号指令,使用可触摸的实物模块进行拼图式编程,从而解决游戏任务或真实场景中的问题。课堂采用情境式导入和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带着问题去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他们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感受到学习编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所以说,这个项目是普及人工智能编程的很好的方式。”


微信图片_2022080117401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