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广州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让科技创新成为南沙发展“最大增量”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2-12-09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明确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其中,“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位列《南沙方案》提出的五大任务之首。南沙再一次肩负起新使命,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为此,广东科技报记者对话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南沙新区科技系统党委书记谢伟,畅谈南沙区科技创新工作。


6版-谢伟.jpg

广州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


2022年10月28日,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与港科大(广州)签署协同创新全面合作协议。


1.广东科技报:作为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您如何看待《南沙方案》给南沙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


谢伟: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科技创新有很深刻的阐述。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关怀下,今年6月国家层面出台的《南沙方案》,把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摆在很高的位置,让我们倍感振奋、倍添信心,我认为将为南沙科技创新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让南沙真正从地理几何中心走向区域功能中心。


一是强力支撑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加快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南沙方案》赋予南沙诸多重大利好,特别是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将持续为南沙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为南沙推动建设广州科技产业创新轴,加快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主阵地提供重要支撑,在“新”的动能和布局中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注入蓬勃生机和发展后劲。


二是强力支撑建设大湾区国际科创功能承载区。布局科技创新就是布局未来。《南沙方案》要求南沙依托南沙科学城、中科院明珠科学园等布局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打造我国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南沙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带动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创新发展,助力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


三是强力支撑携手港澳促进产业创新合作。南沙发展空间广阔,与港澳互动日益密切。《南沙方案》为加快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赋予一系列政策利好,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税负的部分,有利于形成对港澳科创要素集聚、科研项目共享、人才交流交往的强大吸引力,与港澳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互动关系,强化联动,相得益彰。


2.广东科技报:当前,各地都在新一轮科技创新中抢抓机遇、抢占先机,南沙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态势如何?


谢伟: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互促上下功夫,创新发展动能持续迸发,科技创新已成为南沙一张崭新的“名片”。总体上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科创平台体系基本成型。作为一片在蕉林滩涂上发展起来的新区,我们坚持超前布局和补齐短板同步推进,构建了“1+1+3+N”科创平台体系,其中第一个“1”指的是“一城一园”,即南沙科学城和中科院明珠科学园,聚焦深海、深空、深地等领域布局一批国家和省市重点科研平台建设。第二个“1”指的是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已经汇聚了16个院士团队,将打造国家级海洋科学研究基地。“3”指的是冷泉生态系统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N”指的是以多个高端创新平台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作为联动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人字型”交汇点的南沙,正嬗变成创新的枢纽。


二是科技产业徐徐起势。我们非常注重面向产业需求加大创新成果转化力度,经过努力,去年R&D占GDP比重达到了5.45%,近五年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了近5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至59%,呈现出换道超车的后发优势。作为优势产业的汽车制造业产值超过了1500亿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例如,我们培育出了小马智行、云从科技、中科宇航、巨湾技研等一批独角兽企业,在国内实现首个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目前,累计落户南沙的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达到了238个,南沙已成为备受瞩目的投资热土。


三是人才吸引力显著提升。我们把人才服务融入到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的各个环节,正在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和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今年6月,我们出台了“港澳青创新十条”等专项政策,整个支持力度、创新力度在全国领先。我们还设立了大湾区(广东)国际人才驿站,发放了近1.5万张“南沙人才卡”,设立了全省首个移民事务服务中心,近三年高层次和骨干人才数量翻两番,达到了1.7万人,逐渐成为海内外人才就业创业新高地。


位于南沙灵山岛尖的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效果图)。


3.广东科技报:《南沙方案》突出“粤港澳全面合作”和“面向世界”这两个关键。南沙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该如何协同港澳面向世界?


谢伟:毗邻港澳是南沙突出的优势,上世纪80年代起,我们就开启了与港澳深化合作的历程,共建了资讯科技园、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等一批科创合作示范项目。立足新起点新征程,我们将在产学研合作、要素流动、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持续强化与港澳科技联合创新,共建“港澳成果+南沙转化+湾区应用”的科创产业生态链模式。


一是着力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共同体。我们注重深化与香港、澳门及国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与港科大(广州)签订协同创新全面合作协议,共同组建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等,探索联通港澳、接轨国际的科技项目创新管理机制。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穗港智造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加快数字谷、生物谷、健康谷等平台产业导入,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再经过三年的努力形成总规模近1万亿的新兴产业集群。


二是着力促进科研要素高效流动。在推动“硬联通”的同时聚焦“软联通”,充分发挥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先生担任顾问的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作用,推动职业资格、检验检测等对接互认,深化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建设科研设备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争取在科研人员通关便利、股权激励、技术入股等方面率先突破。另一方面,加快广州数据交易所、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等项目建设,提升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服务水平,建设南沙(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争取在科研要素流动上取得更大突破。


三是着力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我们鼓励第三方科技中介平台发挥功能,在支持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做大做强的同时,也在规划建设香港科技大学科技园、香港科学园南沙孵化基地等创新载体,布局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积极承接港澳优势领域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探索设立粤港澳科技创新协同专项资金,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及产业化的联动发展。引进一批港澳地区私募基金投资机构,探索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


4.广东科技报:您刚刚提到南沙终于拥有了第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您认为港科大(广州)将如何助力南沙打造科创高地?双方将如何相互成就、共享共赢?


谢伟: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南沙与港澳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南沙方案》出台后落成的首个重大项目。我们仅用10个月时间就实现了一期55栋建筑全面封顶,这充分体现了“南沙速度”。现在学校已建成开学,港科大(广州)强大的创新辐射带动能力将逐步发挥,为南沙乃至整个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我们将与港科大(广州)一起组建合作发展委员会、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深化与港科大(广州)互利共赢合作。通过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共同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动建设香港科技大学科创成果南沙转移转化总部基地,加快建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工作站等载体,共同推动高端人才引进培育、青年创新创业、国际科技交流等领域合作,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信息通达度,推动知识转移创新,让“港科大2.0”真正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擎。


位于南沙东涌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 陈小铁 摄


5.广东科技报:《南沙方案》出台后,在政策引领创新型产业集聚方面,南沙迅速响应,出台“元宇宙九条”“科创十条”等专项政策,能否请您谈谈这方面的考虑?


谢伟:政策是产业综合发展的助推器。我们坚持创新驱动、产业为本,对标最高最好最优,率先构建以“共性核心政策+特色专项政策”为主要框架的政策体系。今年以来,每月都推出专项性的“干货”“硬货”政策措施。具体来说,主要是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在构建创新生态方面,我们努力做好创新的引导者、链接者与服务者,聚焦创新生态与产业生态彼此深度融合,围绕企业经营、市场拓展、研发创新、资本融通、人才培育等方面,我们推出30条极具竞争力的政策措施,多个政策条款力度领跑全国,如落户企业可享受企业经营、高管个人收入及上市后股权行权最高“100%”三重经济贡献支持。未来五年,我们预计将投入超过200亿元,全周期、分层次地精准支持企业以及人才发展,努力构建“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环境。


南沙科技企业参与研制的我国当前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成功首发。


二是在扶持重点领域方面,我们坚定高新技术产业主攻方向不动摇,紧密对接重点产业、重大功能平台及急需紧缺人才的发展需求,在独角兽培育、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领域出台系列专项政策。如,“科创十条”对新型研发机构补助最高1亿元、研发投入奖励最高1000万元,给予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最高1亿元奖励。又如,着眼元宇宙新赛道,出台“元宇宙九条”,从技术攻关支持、应用场景构建、创新生态建设、知识产权促进等方面对元宇宙产业发展给予支持。


三是在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方面,我们注重以提高企业、人才获得感为导向,推出系列政策“懒人包”,促进各类惠企政策“直通、直达、直享”。同时,不断优化“一口受理”政策兑现服务模式,创新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限时即享”,构建政策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推进政策动态迭代完善,形成政策“制定—实施—兑现效能评估—调整完善”的良性循环。


7版 中共广州南沙新区科技系统委员会是广州第一个科技系统党组织 - 副本.jpg

南沙成立首个国家级新区科技系统党委。


6.广东科技报:南沙正在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下一步如何让科技引起公众共鸣,使创新理念深入人心?


谢伟:科普是时代赋予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南沙拥有良好的基础和创新的沃土,没有理由不做得更好。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两手抓,打造“政府推动、全区联动、全民行动”的大科普格局,入选“科创中国”广州市级试点区,创新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围绕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全面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我认为接下来主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以实施计划纲要为主抓手,以青少年为重点群体,做实科普基础设施、科普人才建设、科普信息化“三大工程”,健全科技人才联系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投入科普事业。二是以大湾区科学论坛为主平台,建设好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开展前沿科学发展动态分析和宣传推介,每年面向社会举办科普教育及培训活动,打造共商共享全球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形成高水平学术活动规模效应,为全球科技革命注入南沙基因。三是以科协组织为主导者,集聚社会科普资源,探索多种科普模式,创新全国科普日活动、科技活动周等科普活动形式,大力促进科普传播,实现“南沙科普周周有”,激发群众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南沙科普“自动驾驶”校园行活动。


7.广东科技报:谈谈您对南沙科技创新工作的未来展望。


谢伟:生逢其时、何其有幸!当前,南沙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科技创新正处在夯根筑基、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全面实施《南沙方案》为总牵引,持续释放战略叠加效应和强大驱动效应,致力于打造大湾区“创新灯塔”,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深深的期许带来如山的责任。我们要瞄准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策源地、大湾区国际化人才集聚地和大湾区国际科技合作前沿地的目标。充分发挥战略、区域、交通等优势,汇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推动“1+1+3+N”科创平台体系厚积成势,推动南沙科学城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团队和高科技企业落户,实现更大范围的“平台联动”“产业联动”“要素联动”,全力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和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


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就是抓落实。特别的站位需要特别的担当,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对标先进、拉高标杆,提高工作本领,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昼无为、夜难寐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育新机、开新局,用心用情,披荆斩棘,敢闯敢试,高歌猛进。我相信,以科技创新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南沙应更有作为、亦必有更大作为!


广东科技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 | 刘肖勇

编辑 | 张文鑫

图片 | 南沙开发区提供
审核 | 冯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