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米粒细长、外观晶莹、米饭软滑的广东丝苗米一直是优质籼米的代名词,素有“米中碧玉、饭中佳品”的美誉。本世纪之初,丝苗米品种产量不高、抗逆性不强,而杂交稻米质不好一直是水稻生产上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选育产量、稻米品质与抗逆性俱优的水稻品种是水稻育种界亟待攻克的难题。
如何提升丝苗米品种的产量与抗性?如何改善杂交稻品种的稻米品质?能否能将丝苗米品种的优质特性聚合到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稻中去,选育出兼顾产量、米质和抗逆性的丝苗型优质杂交稻新品种?带着这些问题,2001年开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三系杂交水稻育种团队在李传国研究员与梁世胡研究员的带领下,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精心收集和鉴评增城丝苗米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选育丝苗型杂交稻的可行性。2002年初,三系杂交水稻育种团队在国内率先提出(增城)丝苗型优质杂交稻的育种方向。大量研究表明,杂交稻稻米品质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其母本不育系的品质,为此,研究团队开创性的制定了将增城丝苗米优质性状与基因导入杂交稻不育系的育种思路。2002年晚造,研究团队在增城丝苗米种质资源材料中选择了农艺性状较好的“增城丝苗-8选”为母本,以自选三系保持系中间材料1325B(粤丰B/26)为父本,温汤去雄杂交,并连续多代定向选育和回交选育,终于在2010年选育出谷粒细长、矮秆多穗、丰产性好、株叶形态优良、抗稻瘟病与白叶枯抗性、尤其是外观与食味品质达到增城丝苗米品质标准的国内第一个丝苗型优质水稻不育系“广8A”,同年7月,通过广东省种业处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
“广8A”及其系列丝苗型优质杂交稻组合“广8优165、广8优金占、广8优香丝苗”等的相继推出,迅速引起种业市场的轰动和认可,并很快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不育系“广8A”也得到了水稻育种同行的广泛配组和应用,目前已组配出44个杂交组合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为加快广8优系列组合的推广应用进程,研究团队充分依托政府平台,与种业企业紧密合作,结合米业公司,以成果转化带动品种推广。“广8优2168、广8优169、广8优金占、广8优165”等组合连续多年入选广东省主导品种,“广8优2168、广8优169”连续多年成为广东省水稻区试对照品种,“广8优165、广8优金占”等组合也多次被列入广西“看禾选种”重点推介品种。因“广8A”及其系列组合的广阔应用前景,2016年1月,丝苗型水稻不育系“广8A”生产经营权成功转让至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与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转让金额达1808万元,创下了近年来国内单个水稻品种的转让价格记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广8优系列组合已在国内累计推广种植近3000万亩。
研究团队在开展广8A选育与推广应用过程中,也同时与所内分子育种研究团队杨梯丰副研究员、赵均良副研究员等紧密合作,结合广东丝苗米品种与广8A的选育过程,从粒型关键基因的角度深度挖掘丝苗米品种的遗传和选育规律,结果表明GS3和GW5是控制广东丝苗米品种细长粒型的核心基因,而GL7则决定了广东丝苗米品种的谷粒大小(图4),这首次解析了广东丝苗米品种的粒型遗传基础,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期刊《Rice》发表。
研究团队在深入研究和解析广东丝苗米品种粒型、外观、食味等关键品质基因遗传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以广8A为核心种质材料,进一步选育出了粒型更为细长、米质更优、香味浓郁和制种产量更高的丝苗型优质水稻不育系贵A、丝香A、广帝A和广10A等,目前已得到种业公司的认可和应用。
团队成员合影
水稻育种是无止境的,只有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符合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掌握遗传育种规律的基础上,大胆运用现代育种技术手段,不断进行种质与技术创新,才能高效选育出具有突破性并能得到广泛应用的水稻新品种,也才能真正的让我们的科研成果尽快落地,践行把农业研究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初心。(完)
通讯员|陈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