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奋进 勇攀高峰丨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建科 25 周年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3-07-29

7月28日,广东省中医院举办“团结奋进 勇攀高峰 ——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建科 25 周年庆典”,一批医生荣获重症发展基金奖。由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学术带头人张敏州教授主编的新书《守护生命》同步发布。


8dab95ettwwcsje916905506041709008.png



 

1998年7月13日,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正式成立,作为中医系统首个综合性重症医学科,肩负着中医向急危重症挑战的历史使命,标志着中西医结合救治急危重症新时代的到来。

 

砥砺二十五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功救治数以万计的急危重症患者,在医教研和人才培养方面达到全国中医系统领先水平,走出了一条中西医结合治疗危急重症的道路。它是怎样炼成的? 


从无到有 孕育重症医学科


回忆起重症医学科成立之初的情景,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学术带头人张敏州教授感慨万千。

 

上世纪90年代,中医院的医疗救治综合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因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而备受质疑。重症医学科体现着一个医院综合救治能力,但是限于环境、观念等各种因素影响,建设综合性重症医学科存在很多阻力。为了满足广大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抢救的需要,广东省中医院成为中医院发展重症医学科的开拓者。

 

1997年,时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大内科副主任的张敏州被邀前往广东省中医院会诊,并为一例中年患者心脏植入起搏器,时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的吕玉波认识到,一所现代中医院不仅要突出中医特色优势,西医水平也必须跟上。于是,吕玉波向张敏州发出邀请,张敏州来到广东省中医院筹建了该院第一个重症医学科。

 

1998年7月13日,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正式成立了,作为当时全国中医系统内第一个ICU,创科主任张敏州确立了“以心肺重症为主攻病种,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立科之本,传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和陈可冀院士等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融合现代医学技术,让中西医优势互补,提高急危重症救治疗效”的发展方向,标志着该院中西医结合救治急危重症新时代的到来。


6981690618284_.pic_hd.jpg

 

疾风知劲草 磨砺显担当


2003年1月25日,ICU收治了全院第一例重症“非典”病人,从此拉开了与“非典”病魔作殊死斗争的序幕。在70多个日日夜夜里,ICU共收治了二十多例重症“非典”病人,最多的一天共有12个病人在ICU抢救。他们都是气管插管或辅助通气的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快,传染性极强,大量的毒性分泌物通过管道排出,使得ICU成了最危险、最容易受传染的地方。

 

在救治病人的战斗中,ICU先后共有17位医护人员受感染,其中重症感染达到了一半, ICU所有医护人员都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但ICU人没有一个退缩,没有一个打退堂鼓。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在明知危险的时候冲了上去,写下了救死扶伤的光辉一笔,淋漓尽致地诠释着“病人至上,精诚关爱”文化精神。ICU经得起历史与现实的磨炼,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模范集体”,全体医护人员都荣立抗击非典一、二、三等功。


敢为人先 开拓进取


ICU屡创全国之最,全国中医系统最早开展心脏介入手术,全国中医系统最早开通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全国中医系统最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多中心研究,全国中医系统最先开展胸痛中心建设,并于2018年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率先提出心肌梗死“救心·治心·养心”三位一体新模式。

 

坚持中医水平站在前沿,传承创新,成立陈可冀院士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和史载祥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团队骨干拜师国医大师沈宝藩教授。首创“卧-坐-立”八段锦序贯疗法,促进重症患者早日康复,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立项。2008年为104岁急性心梗患者植入心脏支架创医学的世界纪录,术后服用通冠胶囊,随访6年健康良好。成功救治104岁脓毒症患者和104岁骨科术后并心衰患者,再创生命奇迹。

 

2010年牵头成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主办首届全国中医院冠心病介入论坛。2015年成立全国第一个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牵头成立全国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2018年牵头发布我国首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19年英文版指南发表,2021年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团体标准发布。2021年主办首届全国冠心病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

 

强基固本 人才辈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ICU历来重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开放包容、公平竞争的平台,被誉为广东省中医院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培养了一批院领导、处长、科主任和护士长,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国医师奖1人、李时珍医药创新奖1人、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1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1人、“广东特支计划”拔尖人才1人、广州市菁英人才2人、广东省名中医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人才4人、广东向上向善好青年2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托举人才1人、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1人、广东省百名博士博士后创新人物1人、广州最美志愿者1人、全国大学生十大创业英雄1人。

 

科研创新 硕果累累


ICU坚持临床医疗与科研互动的发展模式,致力打造研究型科室,近5年,ICU主持国家级课题12项、省部级课题15项、获新药发明专利1项、主持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5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源期刊收录59篇、总影响因子超220。

 

主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材1部《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临床研究》、专著8部,其中《胸痹心痛与冠心病介入》和《邓铁涛论治冠心病》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三等奖和二等奖。获省部级和全国一级学会科学技术成果奖16项,包括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3年4月20日,“2018-2022年全国重症医学领域学者论文学术影响力排名TOP100”榜单发布,医院重症医学科学术带头人张敏州教授全国排名42,是全国中医医院唯一入选百强排名的专家!


7001690618299_.pic_hd.jpg


面对新冠 挺身而出


2020年,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一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战争。ICU 人传承抗非精神,纷纷请战上前线,逆风前行,战斗在抗击新冠病魔的最前线。

 

在这3年里,先后有63位ICU医护人员,奔赴武汉、河北邢台、香港、海南等多地抗疫一线,谱写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充分展现了“不畏艰险、不辱使命、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

 

大科主任邹旭教授担任国家援助湖北第四支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领队、武汉雷神山医院C6病区负责人,所在雷神山医院医疗队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称号。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委会成员,广东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副组长,逆行河北、云南、福建、陕西、海南、四川等地,2022年初作为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成员赴港,2022年11月作为医院医疗队队长整建制接管广州琶洲方舱医院D19舱,得到患者和中西医同行的认可。

 

团结奋进 砥砺前行


ICU人团结奋进,砥砺二十五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勇攀高峰,目前是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及重症医学协作组总牵头单位,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广东省分中心,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高校创新团队,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优秀护理集体,广东省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广州市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岭南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联盟牵头单位,《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制订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广东省青年文明号标兵号。

 

由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发布2022届中医综合医院专科排行榜,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荣获全国中医院重症医学专科排行榜第一名!


7011690618310_.pic_hd.jpg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