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6个症状 须排查是否脾虚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3-10-13

★病未发作早发现


“脾虚,是一个特有的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黄启辉介绍说,脾虚,多因饮食不节制、情绪跌宕起伏、劳累过度或久病体虚等原因引起,日常可针对性地通过饮食、运动、心理、中医、中药等多个方面进行调理。


脾虚早期其实有迹可寻


黄启辉分析说,脾虚,其实在其早期就有一些迹象,大家不妨多加留意。如果出现以下几种症状,建议到医院中医科诊断、排查(西医没有脾虚的说法)。


症状一:早起不适。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较为虚弱。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也就是说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症状二:食欲下降。从消化道上来讲,脾虚导致的病症一般有: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无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症状三:睡眠流口水。脾虚的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另外会感到头晕,睡眠质量差。很多人睡觉会流口水,这和脾虚也有关系。中医认为,涎(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运化失常时,五脏六腑得不到濡养,肌肉弹力不足,容易松弛,因此睡着后,会张开口,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


症状四:湿气重。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另外眼皮属于“肉轮”,脾虚者还会觉得眼皮沉重,似乎抬不起来。


症状五:肥胖或消瘦。脾主肌肉,所以脾虚的人会感觉全身乏力,出汗多,气短。身体太瘦,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难以吸收。而肥胖是因为脾虚生湿,湿气难以运化,新陈代谢减慢,机体活力减弱,从而消耗营养的能力减低,营养不能消耗掉于是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症状六:如厕宿便异常。脾虚一般会大便溏稀,不过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结、便秘,因为脾虚会导致肠胃缺少动力。如果出现宿便形状软烂、黏腻即为脾湿的症状,说明消化功能出现异常现象。


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黄启辉表示,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脾虚的人尤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日常饮食需要遵循一些正确的原则,可以达到良好的健脾养胃效果。

脾虚的人适宜吃的一些食物:


(1)淮山。淮山又叫山药。山药性平,味甘。主要功能是补脾养胃,生津涩精,美容养颜。可以改善食少便溏,虚劳乏力,带下清稀,面色晦暗。


藕 (1).jpg


(2)莲藕。莲藕可以滋补脾胃,止泻。莲藕散发着独特的香气,并含有丹宁酸,可以增强脾胃和减轻腹泻。它可以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使食欲不振的人恢复健康。


(3)羊肉。羊肉有健脾养胃的作用,吃羊肉对胃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有助消化的作用。脾胃不好的人吃羊肉,还能够起到温阳强体、补气健脾胃等功效。特别是在寒冬季节,适当的喝一些羊肉汤可以暖胃生津、去湿气,对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腹胀、腹泻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糯米。糯米又被称作“江米”,性质温和,味甘,适合脾虚胃寒的人食用。具有暖和脾胃、消除口舌干渴、改善自汗、治疗便溏和腹泻等功效。


(5)薏苡仁。味甘淡,属性微寒。具有利水渗湿和止泻的作用。对于腹泻、食欲下降等脾虚症状都适用。


(6)甘薯。甘薯又被称作“红薯”,属于性平味甘的食物。常吃能够健脾益胃,治疗和改善疳积瘦弱、腹胀泻痢等身体不适症状。


脾虚之人不能吃的食物:


(1)枸杞子。性平,味甘。但古代医家也有认为,枸杞性寒。如《别录》中说它“微寒”《食疗本草》认为“寒,无毒”。《本草求真》中还说:“枸杞,甘寒性润。”正因如此,对平素脾胃虚弱,或素有脾胃虚寒便溏者,皆当忌之,正如《本草经疏》中告诫:“脾胃薄弱,时时泄泻者勿入。”


(2)梨子。生梨性凉,脾虚切忌。正如《饮食须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损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经疏》亦云:“脾虚泄泻,法咸忌之。”清朝的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虚寒泻者忌之。”因此,凡脾虚之人,尤其是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切勿食用。


(3)鸭肉。性凉之物。《饮食须知》中曾说:“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清朝养生专家王孟英亦云:“多食滞气,滑中,凡为阳虚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虚之人,尤其是脾阳不足者忌食鸭肉。


多管齐下进行日常调理


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之外,黄启辉建议,脾虚的人日常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理。


  1. 生活调理:平时注意正常作息习惯,保证好充足的睡眠。最好能坚持热水泡脚,女性经期不要用冷水,避免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生活或工作,湿气侵入肌表形成湿邪。多喝温水和晒太阳,促进代谢增强免疫力。


2.运动锻炼:进行体育锻炼可以缓解人体的压力,加快热量消耗和水分排泄,促进血液循环。比如跑步、打球等,也可以多做仰卧起坐,增强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和祛湿气的能力,达到调理脾虚湿气重的作用。


3.心态调理:患者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情,避免忧愁、思虑过度,调节情绪。因为忧虑和精神压力大,有可能损伤脾胃的气机,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调,从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4.中医理疗:中医理疗的手段主要利用艾灸和拔罐等手段,能起到理气通络、温补中焦、健运脾胃、化除湿气的作用,从而缓解脾虚湿气重的现象。


5.中药调理:中药调理脾虚湿气重的很多,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四妙丸、健脾丸等中成药,能起到标本兼治祛除湿气、滋养脾胃、治疗脾虚的功效。


广东科技报记者 李振辉


870b1337b63eff6d4207e1f26b342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