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能源及工业低碳发展有何种模式?微流化学及微流控技术有什么最新的进展?先进生物制造技术具有何种意义?
11月28日,我国化工领域国际化、多学科、跨地区的高水平产学研交流盛会——2023中国化工学会年会在广州召开,3000余名行业专家共襄盛会。大会以“新领域•新赛道•新产业•新动能”为主题,紧扣化工科技创新的时代脉搏,擎画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恢弘未来。年会由中国化工学会主办,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石油华南化工销售公司、广东省化工学会、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协办。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秘书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陈建峰,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张立群,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龚国平,国家自然基金委化学科学五处张国俊处长为大会致辞。曹湘洪院士、钱旭红院士、谭天伟院士、等20位院士在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卫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子宗,上海摩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宇峰等企业专家,学术界、科技界和产业界共30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院士学者共献学术饕餮盛宴
开幕式后,大会开启了精彩的高端学术特邀报告会环节,9位院士、专家围绕未来化工发展趋势、碳中和、绿色生物、微流化学等热点科学问题,以及废弃塑料污染防治、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炼油向化工转型等前沿技术领域作了内容丰富的高端报告。
其中,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河南大学校长张锁江院士系统介绍了碳中和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展望了未来能源及工业低碳发展模式、实现碳中和的可能路径和应对策略。
而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立足化工流程技术4.0理念,报告了最新的微流化学及微流控技术进展,展望了实现超限制造的掌上工厂。
除此之外,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博士、四川大学王琪院士等专家院士也在会上做了精彩的报告,为行业科技工作者奉献了一场学术交流的饕餮盛宴。
值得注意的是,11月29日,石油化工、碳中和、煤化工、智能制造、电子化学品、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储能工程、离子液体、化工新材料、化工安全等共29个专题分论坛将同时召开。分论坛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产学研交叉融合,干货满满、亮点纷呈。与此同时,年会交流近1000个学术报告、600余篇论文,全面展示化工科技工作者辛勤耕耘和执着探索取得的丰硕成果。
除了精彩的学术交流,大会还配套组织了“2023中国化工科技创新展览会”,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辽宁加宝石化设备有限公司等近百个创新型企业、化工知名期刊、化工设备企业、化工仪器企业,带着最新的新技术、新方案、新设备、新仪器集中展出。
持续赋能化工领域新发展
我国化工基础研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重大成果不断涌现。未来,化工学科的初心仍在坚守,多维联动构建化工学科的新格局,解决实验室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继续倡导开放、包容、融合的理念,强化内涵,融合发展,激发化工学科的新活力,推动现代化工学科发展范式变革,持续赋能新技术学科发展是未来的目标。
而广东省在全国的化工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广东省已建立“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体的化学工业体系,为全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重点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广东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创新作为新时期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将全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据悉,中国化工学会年会是化工领域两年一届的学术盛会。作为两大重要的影响力品牌会议,中国化工学会年会与中国化工学会科技创新大会每年轮流召开。中国化工学会科技创新大会以探索前沿科技与最新技术发展为使命,聚集学术界、教育界、科技界的创新发展成果,是前沿科学创新、关键共性创新和新领域技术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
广东科技报记者陀艳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