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专利转移转化典型案例汇编》(第一期)发布
广东科技报讯(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邓凤桂)12月20日,由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广州市天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利转化精准对接活动暨发布《广东省专利转移转化典型案例汇编》(第一期)在广州高科科技园举行。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家团队,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企业代表近100人通过“线下线上”参会。
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刘建新,广州市天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二级调研员柯杰兵,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合作与转化处副处长覃业霞出席活动并致辞。
“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搭建起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桥梁,促进创新与市场有效连接,有效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快推进专利价值实现。”刘建新在致辞时表示,近年来,广东深入开展专利转移转化服务,在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了“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专题专利数据库”,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平台打造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可转化专利专区,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
据介绍,截至目前,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在茂名、东莞、韶关、惠州、佛山、深圳、云浮、潮州、广州、中山、湛江等10个地市成功举办20场专利转化精准对接活动,为专利供需对接搭建桥梁,面向产业园区精准推介专利技术超百项,惠及企业超500家,帮助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实现市场价值,有效支撑全省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是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重要一环。”柯杰兵表示,天河区作为广州经济大区、创新强区,聚力打造现代都市工业、人工智能、“大模型+”、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落地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本次专利转化精准对接活动,有助于畅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对接渠道,提升专利质量,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创新成果与产业深度融合,为知识产权赋能天河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会上,《广东省专利转移转化典型案例汇编》(第一期)正式发布。在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面向全省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组织开展案例征集。首期案例汇编分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服务机构四个篇章,收录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州酒家集团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等创新主体的13个典型案例,集中展现了广东省专利转移转化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现场,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保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的4项发明专利开放许可签约,总价值300万元,这是专利转化精准对接系列活动开展过程中成功推动的产学研合作的发明专利转移转化成果之一,该成果将在双方共建的“声光视讯数智产品实验室”中转化应用。
在对接活动上,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谢龙汉等教授团队重点推介了“基于医学图像的医工结合机器人及相关算法”“医用电磁定位系统”“软体机器人的设计方法”“面向高效电能转换和毫米波通信应用的功率电子器件及工艺开发”“高精度大面积微光刻3D成型的数字牙科应用”“纳米量热仪精密仪器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等6个专利技术项目,获得到场企业代表的广泛认可。现场多个高价值专利技术与园区参会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参观广州高科科技园
该活动由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聚智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广州市高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主办方表示,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搭建专利转移转化交流平台,推动本地人工智能企业与科研院校在技术研究、高价值专利、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精准对接,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双向奔赴”,实现知识产权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图片由聚智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