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瑞小学校长李克宽:自主之权,内驱之力——激发孩子学习新动力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4-06-07

在没有悬挂几年级几班门牌的教室,约二十名年纪相仿的学生隔桌相坐,各自的桌上放着的是不同年级的教材。40分钟的课堂,大多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地自主看书学习,不时几位学生拿起课本相互讨论,老师坐在讲台,不时几位学生走向讲台请教。


记者在窗前走过,再步入教室,却受到了“冷落”。学生或埋首于课本,或抬头望一眼便继续挥笔做题,或与同学讨论解题思路,一直沉浸其中,丝毫不受外界影响。这是发生在惠州市惠城区德瑞小学的一幕,这不同寻常景象的出现都源自德瑞小学校长李克宽提出并践行的教学方法——自主自然教学法。


DSC01724.JPG


自主自然,顺应求知天性


自主自然教学法,是以创设一种能够顺应孩子求知天性、利于学生专注学习、并能深度思考的学习环境,以学生自学为主、进度自然为基本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顾名思义,重点在于“自主”与“自然”。


创始人李克宽认为,在“自主”层面,一方面,没有自己的专注、思考和实践,知识无法进入大脑。另一方面,自主容易进入沉浸状态,是高效学习的起点。


翻开数学教材的加法学习一页,一个盘子里盛了三个桃子,另一个盘子盛了两个桃子,下面是一个算式:3+2=5。紧接着下面又一张类似的图:一个盘子盛了四个梨子,另一个盘子盛了2个梨子,下面是一个括号加一个括号等于另一个括号。“小学生看着看着,在括号里面填上4+2=6。问老师,‘对吗?’老师说,‘对啦’。学生就非常有成就感,就自愿接着往下学,这比听老师讲意义重大得多。”李克宽认为,现代课本是专家集体编著的,其语言的逻辑性、缜密性、清晰度都是其他书籍无法比拟的,只要让孩子仔细去阅读、理解,就能学会。而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在于,此举更能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激发孩子的兴趣。


在“自然”层面,李克宽认为,在教学中要维护、顺应、利用孩子好学、上进的本能,让孩子主动学习,同时,要因材施教,学则学会,进度自然。


“教材的编写,是根据大多数学生设计的,不是针对具体某个学生设计的,而学生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大了。”李克宽表示,对于同一个知识点,有的学生一学就会,重复太多时容易产生厌烦,感觉没有意思。而另一些学生可能还没有领悟透彻,来不及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就要进行下一步了,日积月累,跟不上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所以,李克宽倡导学习不统一进度,用时自然。学生平心静气把课本的内容反复琢磨,直到透彻为止。当理解透彻了,既能提升理解力,又能让学生产生兴趣,还能避免“夹生饭”问题的产生。


“糊涂老师成就天才梦”


若要追溯自主自然教学法的起始,离不开李克宽遇到的一位“糊涂老师”。


李克宽上初中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当时所在偏僻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那时新来一位老师,原来的老师们都害怕教物理,认为太难,便让他教。他在课堂上腿发抖,读起课本也磕磕巴巴,学生听得难受,所以都不听课,也不做他的作业。”新来的物理老师知识储备匮乏,课堂管理也十分松散,半个月过去了,李克宽的课本还是新的。


偶然的一节课上,百无聊赖的李克宽随手拿起课本,趴在课桌上看书打发时间。“因为没有任务的逼迫和压力,看课本时,静静地琢磨每个字,每句话的意思,竟看进去了。物理是联系生活的,里面的道理让我产生了‘长见识’的感觉,不自觉就进入其中了。”理解完书中内容,章节最后的习题都能轻松完成,喜悦与满足感不由地涌上心头。李克宽记住了这种感觉,同样的自主学习方法也沿用到其他科目上,从此他如打通了“任督二脉”般,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在后来的县中学生数理化三科竞赛初选中,李克宽的数学和物理都获得了第一名。凭借愈发优异的成绩,后来又顺利进入乡尖子班学习。


往事历历在目,李克宽笑称这是一段“糊涂老师成就了我的天才梦”的经历。“这段经历给我的启发,像一粒种子,埋在了我的潜意识中。”后来,李克宽从师范学院毕业,走上从教的道路。他把这段经历的体会用于学生身上,所教的学科总是全校最好;在担任校长期间,又将这段体会用于学校教学方面,8年时间令学校从全县倒数第一变成全县第五;用于自己的孩子身上,一儿一女都成为博士。


当初的那粒种子,在李克宽的教学生涯中一路浇灌,不断实践、思考、丰富和发展,进而形成了今天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自主自然教学法。


DSC01672.JPG


“三无”教学:无任务、无作业、无评比


“小孩,只要你不破坏他,他都是想探索的,要认识到这是一种本能。”李克宽认为,探索,是人的天性。到了上学时期,课堂便是探索学习的场所。“教育要认清这个本能,给孩子在前进的路上扫除障碍,助以一臂之力。”如何扫除障碍,进而引导孩子享受探索的过程?李克宽倡导“三无”教学:无任务、无作业、无评比。


“‘任务’首先是包袱,完成任务就是甩掉包袱。甩掉包袱也能给人带来胜利和轻松的感觉,但是兴奋点在于甩掉包袱上,而不会对知识本身感兴趣,反而使知识成了包袱。”在李克宽看来,若给学习规定太多任务,孩子探索的乐趣、对学习的内在探索动机就容易被湮灭。若不规定任务,让知识不再成为包袱,才能静心研究课本内容,知识的美、探索知识的乐趣才能显现,才能让孩子真正地爱上知识、爱上学习。“就像规定一个人要走多少路,他就会只顾赶路,而难以留心路上的风景。”李克宽说道。


在践行自主自然教学法的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学概念、做例题,弄懂整体内容后,接着做练习题。若不会,则返回课本重新琢磨概念和例题,若再不会,与同学共同探究,或询问老师,直到研究透彻,会做练习题为止。“现在很多学生课后有太多作业,经常做作业做得很晚,第二天还要早起上学,作业宛如一座大山,压迫着许多学生。”李克宽认为,在课堂上精神高度集中认真学习,会消耗较多精力,容易感到疲惫,所以他倡导所有练习都在课堂上完成,课后不布置作业,留课后时间给学生放松休息、探索自己热爱的事物。


同时,李克宽倡导,所有小测、考试都不公布分数,取消排名评比。“分数、评比只是一种形式,这种都是浅层的。我不希望用评比让孩子产生谁压谁一头的感觉,不要跟其他人比,要跟自己比,抓最根本的层面。”究其根本,李克宽落脚点在于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享受学习。


“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孩子才能静下心来思考,才能产生心流的状态。一旦孩子深入思考,内心会很愉快。”李克宽表示,自主自然教学旨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深度思考力,让孩子沉浸学习。在这种状态下,孩子更容易产生成就感、收获感,内心是幸福愉悦的。


竿头日进,促教学改革


课堂上,大多学生沉浸于自主自然学习,学习进度屡屡超前。“我觉得这种学习方法比较自由,没有硬性要求,我更愿意学习。”“我很喜欢自己学习,遇到不懂就和同学一起讨论,在讨论的时候自己又巩固了一次知识。”“这样学习没什么压力,我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提起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纷纷表示认可,专注的神情、思索的目光,对学习的享受溢于言表。


自主自然教学法,从2017年正式推广至今,近八年的时间里,已逐步形成一套让孩子走向优秀之路的完整思想体系:保护孩子好学、上进的本能——引导孩子“有心于学业”——在学习过程中遵守“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相结合”——注重专注力的训练——注重深度思考力的训练——贯彻学则学会原则——掌握高效学习方法——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智商、德商、情商的全面培养。近年来,在倡导学生“减负”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践行自主自然教学法进行学习,成效逐渐显现。


“人没有生而知之的,只有学而知之的。我希望能顺应孩子的心性,推广一种更适合孩子求知天性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希望自主自然教学法能从最初的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影响将来的教学改革方向。”李克宽如是说道。


【人物档案】


DSC01841.JPG


李克宽,自主自然教学法创始人,曾任多所学校的校长或名誉校长。大型人物访谈节目《闫虹访谈》受访者,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授奖者,曾获传统文化名师称号,著有《双博士家长谈家教》《唤醒》等教育著作。


文/本报记者 杨楚瑜

图/本报记者 赵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