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如期而来。随着互联网深入百姓生活,相关领域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在晚会上。虽然科技的发展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漏洞也如影随形。在本届315晚会“消费预警”环节,一些高科技安全隐患也被曝光了出来,人脸识别、手机充电桩等隐藏的问题令人大吃一惊。
人脸识别技术原来也不安全
在本届315晚会上,央视发布预警,主持人演示照片经过技术处理后便可轻松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暴露安全隐患。这神奇的“换脸”黑科技成为了晚会一大亮点。
在互联网时代,有一样东西其实跟我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那就是密码。为了安全起见,密码设置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原来可能只是一连串的数字,后来是数字加上英文字母,加上现在日渐流行的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等。这些安全级别越来越高的密码,到底是不是可以真正做到万无一失呢?主持人在现场完成的几个实验让人惊呆了。原来高大上的人脸识别技术也不安全。
主持人在技术人员支持下,仅凭一张观众自拍照,就成功攻破了“刷脸登录”的人脸认证系统。现场,主持人随机选取了一位现场观众,得到对方授权公布账号,技术人员现场在其微博账号选取一张自拍,继而通过合成技术可以操控他的照片自动眨眼睛、张嘴巴、扭头,最终轻松骗过软件的面部识别机制。
主持人表示,此次实验没有任何的意味想要把人脸识别这些高科技应用打入冷宫,只是想提醒大家,在这些高科技应用的背后依然有可能存在风险、存在漏洞。其实从过往的经验来看,科技含量越高,安全系数往往也越高。但是对于像人脸识别这样的全新的技术应用,我们特别希望提醒那些研发者、那些使用部门,能够在使用和研发的过程当中少一些概念,能够把真正的力气花在脚踏实地的每一件实事当中,让高科技真正的铸起安全的铜墙铁壁。对于消费者来说,任何一种密码的设定方式,也不能称之为百分之百的安全,只有不断提高防范意识,才能够真正的把风险降到最低。
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社交网络照片可被恶意用于人脸识别验证的问题,支付宝在微博上迅速做出回应称,支付宝只对在当前手机上用密码登录成功过的用户才开放人脸登录,不会出现只通过人脸信息就在新手机上登录成功的状况。不过支付宝也提醒用户,在社交媒体发自拍照时需谨慎,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人脸识别功能的确有缺陷,容易被复制。
公共手机充电桩或会泄露隐私
除了人脸识别存在风险外,315晚会还指出公共手机充电站也可能威胁用户的隐私安全。
由于智能手机续航时间较短,现在很多公共场所都提供了手机充电桩,用户只需连接数据线即可。据3.15晚会报道,部分充电桩以高速充电为名,要求智能手机用户向充电站的电脑开放权限并安装手机软件才可高速充电。如此放开权限,这就意味着手机中的短信、照片、通讯录等隐私将完全不设防。
在试验中,黑客通过Android的adb工具在充电的过程中成功调取手机内的数据,包括手机存储的照片,获取短信验证码进行线上交易。
专家建议,在公共场所使用充电的时候,不要点任何同意按纽,尽量携带自己的充电设备,并且安装一些防护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