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据要素产业生态,提升广州数字经济竞争力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刘顺华2025-04-16

在数字化浪潮澎湃的当下,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重塑着世界经济格局。广州,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正凭借敏锐的战略眼光和果断的行动力,深度融入数字化发展潮流,全力打造数据要素产业生态,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 “四个出新出彩” 的目标,担当起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与新引擎的重任。

 

广州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自 “十三五” 以来,广州在数字经济领域持续发力,成绩卓著。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州大力推进5G商用试点城市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5G基站7.64万座,5G 用户数突破1400万户,在千兆城市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全市光纤接入端口达1397.6万个,宽带用户规模为765万户,凭借出色的网络建设成果,成功入选全国首批 “千兆城市”。广州建成了华南地区唯一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累计标识解析量高达 123.39亿次,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现有70个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约25.7万个,位列全省第一。此外,广州还成功部署了华南地区唯一的国际IPv6根服务器,并建成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全市智算中心规模达924P。其中,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以其全球最多的用户数量和最广的应用范围,为广州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广州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全市拥有6100家数字经济相关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达4627家。广州成功打造中国软件名城,软件业务收入达6470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口径),同比增长10.3%,增速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名列前茅。在显示产业领域,广州的“显示之都”建设成效显著,显示面板在建产能全国第一,超高清视频、智能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例如,在广州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某超高清视频企业成功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8K超高清显示技术,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高端显示市场,极大地提升了广州在该领域的影响力。

 

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样步伐迅速。全市有2850家规模以上企业积极投身数字化转型,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为8812家企业提供了优质服务,定制家居产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在农业领域,广州基本建成了广州 “三农”数据智库服务平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等多个数字化服务平台,有力推动了农业数字化进程。数字新业态新经济蓬勃发展,直播经济异军突起,主要电商平台的主播数、开播场次、直播商品数均居全国第一。以2022年为例,全市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3.4%,增速是全国的2.2倍;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外贸比重达到12.6%,增速是全国的8.7 倍。广州拥有3个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12个省级电商示范基地,在线学习、远程会议、在线医疗等数字化服务广泛开展,为广州建设国家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强大助力。与此同时,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蓬勃发展,集聚各类企业超10万家,“四上”企业22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1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500亿元,投融资服务机构超300家,数字经济集聚效应显著,成为广州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打造数据要素产业生态的关键举措

 

加强数据供给,激活产业源头——高质量的数据供给是构建良好数据产业生态的基石。然而,当前数据供给面临诸多挑战,如数据权属界定不清、资产定价缺乏统一标准、收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面对这些问题,广州应大力培育数据资源企业,推动数据要素供给的优化升级。一方面,要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等基础制度,明确企业的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切实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激发企业对外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数据定价机制,精准衡量数据资源价值,让企业能够依法依规获取开发利用数据的合理收益。此外,引导产业上下游企业借助行业数据空间等先进技术实现数据共享,按照市场化方式授权使用数据、共享收益,提升产业数据的供给能力,为数据产业生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提升流通效率,增强创新活力——数据流通效率直接关系到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发挥。由于数据权属复杂、可复制性强、流通管控难度大等特性,我国现有的数据流通模式仍有待完善,效率亟待提高。广州应大力发展数据服务企业,创新数据流通模式,采用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式,基于模型算法等服务形式,妥善平衡数据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同时,加强数据流通服务创新,针对数据交易流通中的痛点和堵点,如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交易规则不明确等问题,提供合规评估、争议仲裁等专业服务,有效消除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提升数据流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此外,推动数据技术企业创新,运用隐私计算、区块链、量子加密等先进技术,提升数据可信流通交易能力,增强数据产业生态的创新活力。例如,某区块链企业研发的区块链数据交易平台,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了数据交易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为数据流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推动场景落地,深化产业应用——千行百业的丰富应用场景是培育数据产业生态的肥沃土壤。然而,传统企业在数据人才储备、资源整合、技术工具运用等方面普遍存在短板,导致数据管理与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数据要素价值未能充分释放。广州需大力培育数据应用企业,激发数据要素潜能。持续推进 “数据要素 ×” 行动,在制造、农业、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深入了解行业特点、精准匹配产业需求的数据应用企业,助力企业各环节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结合广州特色产业优势,如服装制造、美妆等产业,优化数据产业相关要素配置,推动集聚创新。加强数智技术在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加速原创性颠覆性前沿性技术产业化,提升数据产业创新能力。比如,在生物制造领域,某企业利用数智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大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强化安全防护,坚守安全红线——随着数据产业的迅猛发展,数据呈现海量汇聚、高频流通、广泛应用的态势,数据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州要强化数据产业生态的安全防护,确保数据流动到哪里,安全防护就延伸到哪里。引导数据安全企业开展动态安全技术创新,提升数据采集、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各环节的动态安全防护水平。推动数据安全企业服务转型,应用安全大模型,提高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分类分级管理、威胁应急处置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安全服务向动态模式转变。同时,推动数据基础设施企业加强数据安全能力建设,确保数据基础设施与数据安全保护同步规划、建设和实施,从设施层面筑牢数据安全屏障,保障数据产业生态安全。例如,某数据安全企业研发的动态安全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数据流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风险,为数据产业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广州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景展望

 

通过全力打造数据要素产业生态,广州数字经济竞争力有望实现进一步提升。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融合等多方面协同推进下,广州将吸引更多数字经济领域的优质企业、高端人才和雄厚资本集聚,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未来,广州有望成为数产融合的全球标杆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续写老城市在数字时代的崭新篇章。

 

作者刘顺华,系九三学社广州市黄埔委社员、广州市黄埔区数据要素行业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