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省各级科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服务“三农”中心工作,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开展农村科普宣传、技术推广、技能培训、人才服务等科普惠农活动,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村群众科学素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省科协在全省科协农村科普工作会议上提出,将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实施乡村振兴科普行动为主要抓手,扎实推进农村科普工作,进一步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
开展主题科普活动,助力农村科学文明建设及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省各级科协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普日”、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等各类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普及绿色发展、安全生产、卫生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乡村文明等科技知识和观念,传播科学思想,反对封建迷信,帮助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为建设科学文明的美丽乡村提供精神力量。近几年来,省科协联合省相关部门和有关地方政府,先后在肇庆市、河源市、惠州市、清远市、韶关市、揭阳市、汕尾市、江门市、佛山市、花都区等地举办全省主场科普活动,坚持推动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全省科技进步月和全国科普日活动三大主题科普活动持续开展。全省科协统一行动,精心筹备,每年组织开展的重点活动项目超过1000项,参加的群众超过1000万人次,是广大群众参与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的群众性科普活动。
同时,全省科协系统贯彻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和国家强农政策,发挥科协的人才技术优势,组织实施科普扶贫工作,开展“千会服务千村”行动,采取“一会一村”“一会多村”“多会一村”的方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技术服务组织,动员和组织科协所属专业学会为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4000多个省、市、县三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在15000多条自然村开展科技帮扶结对工作,参加的科技专家达10多万人次,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800多个,建立科普示范基地5600个,基本实现了“扶持一个农技协、培育一个示范基地、推动一个产业发展、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要求,开创了一条科普引领、专业学会支持、公司基地示范、农民受益的农村科普新路子。
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惠及农村千家万户
按照中国科协、财政部关于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工作部署,我省各级科协联合财政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国家、省两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采取“以奖代补、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方式,对具有突出贡献、较强区域示范作用、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进行评比表彰。至2017年,我省共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07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82个和农村科普带头人154人;获得省级表彰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6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85个和农村科普带头人75人。
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村群众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积极性,较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大大增强了科协系统农村科普工作的公共服务能力。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表彰对象的示范带动,共推广农业新品种3490个(次)、新技术2630项(次),开展科技培训5490次,培训农村群众100多万人次,建立科普惠农服务站278个,辐射带动农户10多万户发展专业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培养新一代农村乡土人才,提升农村科普服务能力
我省各级科协以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为抓手,联合组织、农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部门,大力开展各种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全省科协组织开展的各类技术培训17000多场次,培训农民500多万人次。省科协组建了200多人的农村实用技术讲师团,坚持开展送科技下乡服务,定期组织专家分赴各地举办实用技术培训,为基层培训工作提供人才支持。各地科协适应农村群众分散、农业生产季节性变化的情况,不断探索创新农村技术培训服务内容,各种灵活多样的培训载体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获取科技信息和运用新技术。
同时,各级科协也不断加强农村科普基础、设施阵地、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农村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一方面,加强农村“站、栏、员”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70%的农村乡镇建有综合性的科普活动站;5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科普活动室;全省已建成科普画廊6700座,50%以上的乡镇、行政村建至少有一处长度5米以上的科普画廊,展示内容至少每两个月更新一次,有些地方还建立电子科普画廊。同时,加强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乡镇科普协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基地。加强农村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科普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科普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目前全省拥有各类科普志愿者25万多人。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省科协提出,在今后五年时间将着力实施美丽乡村科学传播行动、科普助力经济振兴行动、新型农民技能培训行动、农村科普信息化提能行动、农村科普能力提升行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其中,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建设目标,组织实施乡村科学传播行动。准确把握新时代农村科普宣传的方向,创新科普宣传方式。加强科普宣传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广泛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促进科普宣传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组建农村科学传播团体。动员更多科技专家、科学传播达人、科普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科普文化进万家”服务,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生活,促进农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
同时,适应我省农村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民致富的要求,深入实 施科普精准扶贫工作和基层科普惠农行动。充分发挥科协系统在农村科普工作中形成的传统优势,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力量,创新科普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发展的方式。实施科普、金融、电子商务融合服务工程,建立科普金融电商一体化的农村科普服务新模式。深入实施“千会服务千村行动”,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重新构建农村科普服务体系。积极建设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新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打造一批上联高校、科研院所、涉农学会,中联当地农机推广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电商平台,下联农户和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技协联合体,更好地发挥农技协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实施新型农民技能培训行动,创新培训内容方式,建立完善农民技能培训平台,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争取在今后五年内全省科协系统培训百万人次的新型农民。
此外,实施农村科普信息化提能行动及农村科普能力提升行动。加快农村科普信息化步伐,促进信息化与传统科普工作深度融合。建立完善农村科普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动科普信息内容的精准推送。围绕群众关注的卫生健康、安全生产、种养殖技术、生态环境、精神文化生活等热点问题,向农民精准推送科学文化信息。健全农村科普组织体系和人员队伍。加强科普示范建设,深入开展科普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创建活动。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科普协会、专业技术协会等基层组织,不断充实农村科普工作队伍。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农村“站、栏、员”成果,积极推动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场所增加科普设施和功能,定期组织开展送科普展览、科普文艺、科普大逢车下乡服务,活跃农村群众科学文化生活,提升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链接
“三个坚持”开创农村科普工作新局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不断满足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作为科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集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技术进步、农民科学素质提高,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人才网络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农民科学素质偏低、农村科普发展不平衡、科普资源不足、科普手段落后等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加快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推动传统农村科普工作转型升级。
坚持大联合大协作,主动作为,加强与党政涉农部门的联系,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加强科协系统的联动,形成农村科普工作新合力,实现优质科普资源互通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