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毛永彬
她,自幼胆量不比同龄男生小,两三岁年纪骑小三轮冲斜坡、跟着别人捅蜂窝、燃放炮仗等从不落人后;她又心细如发,在棋牌类益智游戏“24点”竞赛中力拔头筹,荣获嘉奖。勤学苦练的她,从高中学业中挤出课余时间,反复练习“美嘉欣”遥控四轴飞行器竞时赛的各套动作,化难为易,逐一突破,终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她,就是本期封面人物——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高二级学生吴丹娜。
自幼胆量不比男生小
8月14日,承载着吴丹娜及率队师长的飞机平稳地降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结束全国比赛并载誉凯旋的吴丹娜又回到了梦想起航的地方。半年前的她,对“四轴飞行器”尚知之甚少;而今的她却能让“四轴飞行器”随心自如地飞翔,还在全国赛场上勇夺桂冠。如今,回想起来这半年的时间,宛若白驹过隙,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却有着踏实厚重的经历,和满满的回忆。
吴丹娜年幼时出奇地“胆大”。童年在位于湖南省永州的故乡度过的她对记忆中寒冬时节老家房子四周飘雪白茫茫一片的景象很是喜欢。据她奶奶回忆,两三岁时的吴丹娜已能骑着小三轮(玩具车)到处转。就在她两三岁年纪的一个冬日,骑着小三轮在老房子跟前的小坡反复爬高和冲下的她正玩得火热,一来二往,轻车熟路,而且面带笑容,想必内心满是欢喜。玩在兴头上的她对坡底旁的臭水沟“熟视”而不顾。后来,果真玩大了。一次下坡,可能“油门”踩大了,她连人带车翻入了臭水沟里。“那时家里穷,衣服也不多。我被捞上来后,经简单一番冲洗就裹着布料被拎着靠着家里取暖用火盆旁烤火。实话说,翻车前真没意识到危险,只顾着好玩……”她回忆说。
吴丹娜6岁那年,她的一位堂兄突然间发现,家人所承包的一口鱼塘的池边围墙突然“冒出”三个蜂窝,他跟大伙说,“已下定决心拿竹篙去捅蜂巢”。跟在堂兄后头看热闹的她全然没有意识到捅蜂窝的风险,直至眼睁睁地看着被惊扰即倾巢而出的蜂群疯狂“追杀”捅蜂巢者,她才急急忙忙掉过头来撒腿往回跑,“幸亏腿脚快,我才躲过一劫,而堂兄就不幸被蜇了。到后来才知道,蜂巢是不可随意捅的……”
寒来暑往,在故乡长大的吴丹娜渐渐知晓农忙时节的诸如插秧、收割等农活,眼界也不断变得开阔。年龄渐长,她的胆量却丝毫不啻于同龄男生。俗话说,新年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竹),吴丹娜既要花儿也喜欢放鞭炮,她自个儿燃点冲天炮、普通的红衣炮竹等不再话下。在9岁那年的春节, 她和小伙伴一道燃放炮仗,从本家及邻居家已燃放大捆炮竹后产出的炮衣堆里收拣出未点燃的红衣炮竹, 然后手持一炷香,把收集到炮竹逐个燃放,哪怕炮竹的导火索仅余燃剩的一小段。“嘭-嘭-嘭”,炮声不断,大伙儿喜笑颜开。然而,一次燃放冲天炮时偶发的意外,让胆大的她也冒了一次“印象极其深刻”的冷汗。那一枚冲天炮被点燃后,没有如往常上升到一定高度并炸响,却从天空划过一道抛物线,分毫不差地落在了表弟的裤子后面口袋里。她颇为感慨地回忆说,“所幸那发冲天炮没有响,否则表弟的屁股肯定被炸开花了。”
心细如发 敢于直面挑战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少年时期的吴丹娜告别了故乡的小伙伴,随父母来到广州花都生活。在花都区狮岭镇冠华小学学习的她既胆大又心细,人缘很好。那时候,一种名为“24点”的棋牌类游戏风靡一时,其既简单易学又健脑益智,游戏者还能从中感受竞技的气氛与数学的魅力,深受师生欢迎。该游戏仅需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然后把A看做数字1,将J、Q、K分别视为11、12、13。游戏时,任意取出4张牌为一牌组(初学时J、Q、K也可去掉暂不用),参与者谁最先把牌面数字经数学运算后得出结果为24,抢先举手示意。率先举手者抢到作答机会,答对获加分,答错不得分反而倒扣分,其他人可举手竞争补答的机会。每牌组四个数字可参与四则混合运算,但每个牌面数字仅可用一次。长于心算的吴丹娜在课余时间里对“24点”游戏用心钻研,勤学苦练。起初还需提笔运算,渐渐地她已能用心算速算出结果。到后来,一看牌组数字,她脑海中迅即浮现可能的解法。此后,她在“24点”益智游戏比赛中崭露头角,而且优势一发不可收,从班级优胜者、学校佼佼者, 蜕变为由广州市举行的“24点”比赛金奖获奖者。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转眼间,吴丹娜升学花都区秀全中学。忙碌而紧张的高中生活丝毫没有削弱到她对羽毛球、篮球运动的浓厚兴趣。恰恰相反,她千方百计挤出课余时间联络知己好友组团打羽毛球或篮球,还结交了一批球友。
今年三四月份,吴丹娜从一闺中密友口中得知,该好友报名成为了学校新组建的航空模型队(下称航模队)成员,每星期都会挤出时间到校会议中心训练“开飞机”。对“开飞机”颇感兴趣的吴丹娜决心改天随她到训练现场一探究竟。不看不要紧,一看不得了。原来,航模队开的不是固定翼飞机,而是看起来挺陌生的遥控四轴飞行器(下称飞行器)!其时而垂直升降,时而俯仰,时而翻滚,姿态多样,运动灵活,一下子就吸引了她的注意。每到休息时段,密友“开飞机”的很是帅气的场景时不时在她脑海中“过电影”。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她心里对自己说:“我也要‘开飞机’”。
经申请并获校航模队主管老师同意,吴丹娜如愿拿起了遥控器,开起了“飞机”。可看花容易绣花难,那看起来小巧玲珑的飞行器怎么不是急速垂直上升就是快速下降,根本飞不出优美的弧线呢?心急的她后来经过师长的讲解,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渐渐了解飞行器、遥控器的构造与功能,以及基本操纵方法。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吴丹娜从每天午休时段和下午活动课中挤出时间,只要不与上课与做作业相冲突,把“开飞机”当成一项习惯坚持了下来。航模队成员多时有近十人,有几位队员担心训练会影响学习,先后申请退出。吴丹娜和五名队友最终坚持了下来,互相学习、切磋,共同提高。
垂直起降、过圆环、做翻滚、穿竖井、过中空箱……吴丹娜和队友把一套套动作分解开来逐一攻关。当中最难的“穿竖井”——从竖井(即圆柱形圆筒)下开口进入,垂直提升直至从圆筒上开口飞出,这没少让她吃苦头。起初“飞机”在圆筒内总是磕磕碰碰,经过一连几天利用午休时间咬紧牙关刻苦训练,她终于掌握了“穿竖井”的技巧,顺利突破难关。
“能飞”是一回事,“飞得好”又是另一回事,那是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任务完成质量,如何缩短任务用时,她又陷入了沉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她又加强了训练强度和增加训练时长。期间,“飞机”飞多了,难免有损耗。螺旋桨掉落了,她自个儿琢磨安装方法,也有把相邻螺旋桨装反以致“飞机”飞不起来的经历,她从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增长了见识。然而,当遇到电机出毛病、线路破损等学生一时难以解决的故障,校通用技术科老师谭丹康担起了“修飞机”的后勤保障重任,保证器材的有足够高的完好率与出勤率,让队员们得以专心锤炼飞行本领而无后顾之忧。她说:“这一路‘飞’过来,飞坏的 ‘飞机’不少于七八架,多亏了谭老师给予的及时后勤支援与鼓励!”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和队友携手参与第十八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预选赛。她沉着发挥,脱颖而出,获得全国总决赛的入场券,并在8月10-14日于海南省海口举行的全国总决赛中过关斩将,荣获“美嘉欣”遥控四轴飞行器竞时赛中学女子组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