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和广东大观博物馆主办“千秋镜鉴——中国古代铜镜展”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展至9月10日。本次展览共展出广东大观博物馆藏铜镜136枚、拓片23件,年代跨越战国至唐代。战国铜镜以楚式镜最为突出,独特的山字纹、缜密的羽翅纹、灵秀的龙凤纹和活泼的猿纹,透空、镶嵌、错金银、彩绘等特殊工艺,使铜镜极具艺术魅力;汉代铜镜主要分为星云纹类、草叶纹类、博局纹类、禽兽类等多种类型,精美的镜背纹饰和丰富的铭文内容,蕴藏了大量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唐代铜镜则突破以往圆形和方形的传统形式,铸造出形式新颖精美的菱花形、葵花形等花式镜。
从战国至唐代,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铜镜铸造技艺日益精湛,形成了多种造型、纹饰和工艺的铜镜。而铜镜作为一种实用生活器具,也让今人得以管窥古代物质生活的一角,领略不同时代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
文/图 本报记者 莫文艺 实习生 陈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