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铜镜展在穗顺利开展 千秋镜鉴,见证“美的历程”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莫文艺 实习生 陈秋怡2018-08-30
中国古代铜镜展在穗顺利开展
千秋镜鉴,见证“美的历程”
▲羽状地五山镜 (战国铜镜)三弦钮,圆钮座,钮座外饰以五瓣类似枫叶的叶状纹等分,以羽翅纹为地,主体纹饰为五个山字形,作左旋排列。“山”字在中国古代往往与安静、养物等观念结合在一起。因此,在铜镜上使用大一点的“山”字表示山之形,如同“福”“寿”“喜”等字一样,也含有强烈的吉祥意味。
▲葵花形“千秋”铭双鸾骏马雀鸟葡萄纹镜 (唐代铜镜)八出葵花形,圆钮,主纹饰为双鸾对视,上方饰骏马衔枝,下方为雀鸟啄葡萄。外区八出葵花形镜缘内四朵祥云和两朵花枝两两相对,“千”“秋”二字以方胜纹装饰。
▲环状乳画纹带边饰神人神兽镜 (汉代铜镜)圆钮,圆钮座。主纹饰区八枚环状乳,四组纹饰以钮为中心环绕布局。镜钮下方神人为东王公,头戴三山冠,有肩羽,端坐与龙虎座上。另有神人西王母,亦端坐于灵芝座上,头有双鬓形发式,戴双胜,肩有飞羽,最外侧乳丁处塑两只巨兽,左白虎右辟邪,雄浑彪悍,气势威猛。钮左方神人头梳发鬓,无冠,侧身端坐。钮右方为伯牙奏乐。伯牙端坐,膝上置琴,双手抚琴,作侧首陶醉状。右侧俯首聆听者为钟子期。十二方枚内各有四字汉隶铭。镜缘上纹饰为浅浮雕工艺,为六龙驾神舟、羲和捧日、羽人乘龙等图案组成,精美异常。
▲星云纹镜 (汉代铜镜)博山钮,钮外八乳丁以连弧纹线条相沟通。两周短斜线纹之间为一周凸起的内向连弧纹。其外两周短斜线纹之间的主题纹饰以四个带连珠纹乳座的乳丁将镜背分为四区,每区数枚乳丁以流畅的连弧纹勾连。十六内向连弧纹缘。此镜纹饰简洁刚毅,乳丁尖锐锋利。
▲菱花形特种工艺双鸾双兽花卉纹镜 (唐代铜镜)八出菱花形,圆钮,钮两侧各有一只狮子,作奔逐状。钮另两侧各有一只长尾鸾凤,脚踩祥云而立。外区八个菱边内为蝴蝶间隔祥云纹饰。此镜特殊在于双狮与双鸾的眼睛均为镶嵌松石,在唐镜中是为仅见。
▲“铅华”铭四乳瑞兽博局纹镜 (汉代铜镜)圆钮,柿蒂钮座。座外一圈方形铭文圈带,主体纹饰为羽人戏青龙、白虎与青羊、玄武、朱雀等,装饰极为华丽。镜缘内为一圈几何纹饰带。此镜纹饰精湛,动物形象惟妙惟肖,铜质精良,品相佳美。
      《广雅》曰:鉴谓之镜。鉴,又有鉴赏之意,是为“千秋镜鉴”。铜镜作为古人观容鉴貌的用具,与古人朝夕相伴,承载着中国沉积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其背面饰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和内容丰富的铭文,而纹饰的花样和铭文的内容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近日,由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和广东大观博物馆主办“千秋镜鉴——中国古代铜镜展”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展至9月10日。本次展览共展出广东大观博物馆藏铜镜136枚、拓片23件,年代跨越战国至唐代。战国铜镜以楚式镜最为突出,独特的山字纹、缜密的羽翅纹、灵秀的龙凤纹和活泼的猿纹,透空、镶嵌、错金银、彩绘等特殊工艺,使铜镜极具艺术魅力;汉代铜镜主要分为星云纹类、草叶纹类、博局纹类、禽兽类等多种类型,精美的镜背纹饰和丰富的铭文内容,蕴藏了大量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唐代铜镜则突破以往圆形和方形的传统形式,铸造出形式新颖精美的菱花形、葵花形等花式镜。

      从战国至唐代,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铜镜铸造技艺日益精湛,形成了多种造型、纹饰和工艺的铜镜。而铜镜作为一种实用生活器具,也让今人得以管窥古代物质生活的一角,领略不同时代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 

文/图 本报记者 莫文艺  实习生 陈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