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以第一单位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展示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来源:广东科技报 作者:记者 冯海波2018-11-27
华南理工大学以第一单位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展示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本报讯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华轩)连日来,华南理工大学以第一单位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介绍了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王海辉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电化学快速制备ZIF-8膜的新方法,十几分钟内制得的超薄膜对丙烯/丙烷的分离选择性高达300以上,展现出迄今为止最高的丙烯丙烷分离选择性。相关成果以“Paralyzed Membrane: Current-Driven Synthesis of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with Sharpened Propene/Propane Separation”为题,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 Advances。该论文第一单位为华南理工大学,通讯作者为王海辉教授,共同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周胜、魏嫣莹研究员、李理波副教授。工业上,实现丙烯和丙烷的高效分离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工作在一步电合成过程中,同时解决了ZIF-8材料的柔性、晶界缺陷、膜层厚度控制等多个复杂难题,为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

   同时,Nature杂志子刊Nature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On-chip valley topological materials for elastic wave manipulation”(用于弹性波操控的片上谷拓扑材料)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为华南理工大学,其中该校物理与光电学院2016级博士生严谋、副教授陆久阳和教授李锋为共同第一作者。团队经过精心设计,采用微加工制作工艺,在硅片上制备了用于弹性波操控的谷拓扑材料。理论和实验表明:弹性波能够以边缘态的形态在该芯片上按照所设计路径低损耗传输。该团队进一步揭示了边缘态的反常分流现象,即分流与不同拓扑相的界面的夹角有关。片上谷拓扑态材料的实现,有望使拓扑物理在微纳机电系统和声表面波器件等领域得到应用。

      此外,华南理工大学曹镛院士团队通过化学结构微调控设计聚合物光伏材料,实现1cm2聚合物太阳电池的认证光伏效率超过12%,相关成果以“Fine-tuning of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photoactive materials for highly efficient organic photovoltaics”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Energy。论文第一作者为樊宝兵博士,通讯作者为黄飞教授、应磊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该研究从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化学结构微调控着手,发展了一系列新型电子给体,通过研究其光学、电学、以及聚集特性的差异与规律,获得的最佳材料组合在1cm2器件中获得12.25%光电转换效率,并具有极优异的稳定性,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